日期:2014-04-02 10:58:45
105、改弦更張
官渡大敗,讓曹操元氣大傷,雖然口頭上還強調客觀原因,但回到譙縣的曹操亦開始進行反思,並著手採取措施,以亡羊補牢。
一是存恤陣亡將士家屬。建安十四年七月,就在他發兵南下合肥的同時,他就下達了《存恤吏士家室令》,在該令中,他說道:“近來,部隊多次征戰,又遇到疾疫,將士們死亡在外,夫妻不能團聚,百姓流離失所,這豈是仁愛的人願意看到的情形?也是不得已的啊。我現在命令對於陣亡將士的家屬,如果沒有家業無力生活的,縣官要供應口糧,官吏要進行安撫,切實讓我滿意!”連年征戰,令百姓流離失所,曹操對此也深感不安,確切寫作年代不詳、但極有可能是在此時創作的《卻東西門行》就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里餘,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詩中表達了他年事已高,但統一大業尚未完成的苦悶心情以及豪情依舊的壯志情懷。
二是選用賢才。從曹操平定河北四州後,任用了大批冀州人士,尤其是在他擔任丞相後,任命崔琰、毛玠分別擔任西東曹掾,負責選用官吏。崔琰、毛玠二人是標準計程車人,他們本人都非常儉樸、廉潔,在他們的引導下,曹操幕府任用了大量循規蹈矩計程車人,社會風氣也為之一變,天下士人為了能求得一官半職,無不以廉潔、儉樸為高。曹操本人也非常勤儉節約,在開始的時候對此也非常讚賞,但隨著赤壁之戰的慘敗,曹操卻說出了“假如郭嘉再世的話,不會令自己落到這步田地”的話來。郭嘉向來不修細行,在標準計程車大夫們看來,不是一個合格的人才,曹操在當時這樣說其實就已經意識到一年多來幕府用人政策上出現了偏差。從合肥回來以後,丞相掾和洽對曹操說:“天下之人,才能和品德千差萬別,不可以一個尺度去衡量。一個人儉樸太過,對他自身來說未嘗不可,但以此為標準去衡量別人,就會出現問題。如今朝廷上的輿論導向是:看到官吏身穿新衣服、乘坐華麗車子的,就說人家不廉潔;看到衣服破爛、面容不整潔的,就說他廉潔。致使士大夫們故意弄髒自己的衣服,把好衣服、好車馬都藏起來不用;朝廷高官甚至還自備飯盒上班。移風易俗,貴在中庸,這是因為能夠長遠。如今,提倡一種勉為其難的苦行,即使勉強施行下來,也難以為繼。古代教化的精髓在於順人情,凡是一切違揹人情的事情,都會產生虛偽的東西。”曹操表示同意。經過審慎的思考以後,到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年初,曹操就下達了第一道著名的《求賢令》,他在該令中說道:“自古受命以及中興的君主,何嘗沒有賢人君子與他一起治理天下的?等到他們得到這些賢人的時候,甚至沒有走出街巷,難道說是他們偶然遇到了這些賢人們了嗎?還是因為君主們求賢的結果。孟公綽當魏國和趙國的家臣綽綽有餘,卻沒有能力當小小的滕國和薛國的大夫,如果必須是清正廉潔的人才能重用,那麼,管仲並不廉潔,如果不重用管仲,齊桓公如何能稱霸?如今的天下是否有身穿粗布短衣、懷揣美玉在渭河岸邊垂釣的賢士(指姜太公)?有沒有與嫂嫂私通、接受賄賂而沒有遇到魏無知的能人(指陳平)呢?我的部下們,你們要發現並向我舉薦那些懷才不遇的能人,唯才是舉,只看有沒有才能,我將一一重用!”曹操的這一道《求賢令》是對崔琰等人用人政策的糾正,首次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標準,不論門第,不分貴賤,不看品行,只要有才能,這才是曹操要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