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在教學之餘,巴貝奇還將發明創造的餘熱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率先運用運籌學理論提出“一便士郵資”制度,還發明瞭供火車使用的速度計和排障器等等,是理論聯絡實際的優秀實踐者。

在巴貝奇剛滿20歲那年,法國政府一本蹩腳的《數學用表》將巴貝奇帶上了“差分機”研製的道理。這是一件極為複雜且工程浩大的專案,即便天才如巴貝奇,也整整花了十年的時間。

成功了!

當巴貝奇三十歲的 時候,第一臺“差分機”成功面世,這臺機器能夠將計算精度提高到8位數。就此而言,巴貝奇一不小心就幹了件前無古人的大事。

如果巴貝奇的人生到此為止,那麼將是十分完美的。“路卡辛講座”教授,“差分機”發明者,其中任何一項,都足以讓他名列當世一流科學家之列。

但這僅僅是如果。

因為一個純粹的科學家,必然會用他的一生,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而巴貝奇恰好就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

巴貝奇並沒有滿足只能精確到8位數的“差分機”,在他的心中,還有一個更偉大的夢想,就是要製造一臺20位精度的“差分機”。

在純機械計算機上實現20位精度的計算,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在巴貝奇心中,早就為如何實現這臺機器琢磨了上千次,已經清晰的設想出一套完整的方案。

而現在要做的事情,僅僅只是需要將心中的方案變成現實的機器而已。

當然,要幹這件事,錢是必須的,而且是要有大筆的錢。

憑藉巴貝奇的名氣,英國政府很愉悅的給他投資了1.7萬英鎊,在加上巴貝奇自己1.3萬英鎊的積蓄,總共湊了3萬英鎊的研發費用。這是一筆接近天文數字的巨大財富,因為當時製造一臺蒸汽機的花費也不過七百英鎊。

心中有方案,手裡也有錢,事情想幹不成都難,於是巴貝奇信心滿滿地開始了第二代“差分機”的研發。但是估計誰都沒料到,這件事情幹了將近50年,一直到巴貝奇臨終之際,也沒能完成。

因為在當時,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研製。

學過物理的同學都知道,我們在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時,一般只需精確到毫米也就足夠了,因為精度越大,難度也越大。

從釐米到毫米,毫不費力就可以辦到;

從毫米到微米,則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微米精確到奈米,差不多要科學家才測得出來;

而測量奈米之後的精度,估計只有神仙才辦得到。

因為,精度越大的測量,不僅需要足夠精確的工具,有的時候還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巴貝奇設想的方案中,機械計算機的高精確率,實際上是建立在高精準的零件之上。這臺機器大概需要25000個零件,而且每個零件的誤差不能超過千分之一英寸。

按照1英寸等於0.0254米來計算,千分之一英寸大概是2.54微米,如此細微的誤差,即便以今日的工藝水準,也不是輕易能做到。而在那個年代,則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如果每個零件的誤差無法控制,那麼整臺機器的精度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此一來,巴貝奇先生的夢想那就永遠只能是夢想了。

現實的工藝水平滿足不了超前的設計方案,這就是研發第二代“差分機”的主要矛盾,巴貝奇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這個矛盾當中。

巴貝奇嘔心瀝血的研究了十年,依然沒有解決這個矛盾,所以整個工程毫無進展。而當年一起參加的同事也開始覺得希望渺茫,於是紛紛離他而去。

作為總負責人,巴貝奇並沒有任何動搖。

設計師走了沒關係,我自己也能畫圖紙!

沒有組裝工人也沒關係,那我就掄起袖子自己上!

缺乏財務管理人員更沒關係,反正也沒剩下多少錢了!

什麼,零件加工員也不幹了?

……

沒關係,即便是隻剩下我一個人,也要幹下去!

於是全能型選手巴貝奇身兼數職,又緊鑼密鼓的幹了十年。

終於有一天,他看著滿地零落的零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一次,他或許感到無力迴天了。

就當巴貝奇要放棄的時候,有一位數學奇女子來到了他的身邊,令他一顆原本絕望的心,再一次死灰復燃起來。

在這位奇女子的鼓勵和幫助下,巴貝奇與她開始了親密的合作。這一次,巴貝奇卯足了勁又弄了十年,依然是離成功遙不可及。而在此期間,這位奇女子也因為心力交瘁,不幸離世了。

但是在這段時間,兩人的不懈努力也為後人研究出大量的成果。奇女子精心為計算機編制了程式,用來計算三角函式、級數相乘、伯努利函式等。這些程式的演算法邏輯嚴謹,流傳至今也沒有人敢輕易的更改其中任何一條指令。

這位數學奇女子也被公認為歷史上的第一位軟體工程師,她的名字叫阿達。

很多年之後,美國國防部花了20年時間和250億美元,才將阿達當初所編寫的那些功能全部融入到一種計算機語言中。

這就是聞名天下的Ada(阿達)語言,也是我國軍方的開發標準。

阿達去世後,巴貝奇又默默的獨自堅持了20年。

1871年,巴貝奇離開了這個讓他既恨又愛的塵世。

30多種不同的“差分機”設計方案、2000多張組裝圖和50000張零件圖,是巴貝奇在這個塵世中奮鬥過的證據。

在這裡,他曾得到了世間少有的讚譽;但同時在這裡,他也曾飽受過所有人的譏笑、嘲諷,甚至是被人當成騙子。

但這一切都巴貝奇而言都不重要。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是千古奇人王陽明最後臨終前,留下的一句遺言。通俗的翻譯就是,我這一顆心從來不曾妥協,也無需任何解釋。

我雖然不知道巴貝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想對這個世界說些什麼,是憎恨、是厭惡、還是喜愛、留戀。但是我想他更多的應該是對這個世界的感謝——謝謝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