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過最牛逼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國有個學生整天不好好讀書,喜歡躲在自家院子的池塘看蝌蚪游來游去,直到把蝌蚪看成了青蛙,他又開始看著青蛙跳來跳去。他就這樣不務正業幹了好幾年,當“一考定終身”的中國高考一天天逼近時,他卻收到了美國第一名校——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錄取的原因大概是哈佛大學“錄取辦公室”的成員們一致認為為他有成為動物學家的潛質。
看到這裡,你或許有點明白了。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方式絕對是很詭異,絕對是你想不到的。你根本不知道它的錄取標準是什麼,可能根本沒有錄取標準。當然如果一份申請資料寫得生動有趣,然後又能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或者能打動考官的可能性還比較大。
所以,若是想申請常青藤院線等頂尖大學的名額,必須要走差異化路線。
比如說要論成績好,那就必須好得一塌糊塗。高考隨隨便便弄個滿分,然後讓那些優等生在看到你成績之後,瞬間就放棄與你比拼成績的念頭。那麼只好恭喜你,就衝著你這份成績,絕對是名校們的搶手貨。
如果你橄欖球技術一流,同時還帶領著隊友在全國聯賽中獲得冠軍,那麼這出色的橄欖球經歷將使你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如果你在計算機領域天賦異稟,隨手寫了個軟體就賣了幾千萬美元。那麼更要恭喜你,因為你可以不用去讀書了。不過這種情況,名校們都還是要爭先恐後來拉攏你。
當然,那些觀察蝌蚪青蛙,探究不明飛行物,甚至是研究恐龍的同學也都還是有市場的。
所以不要著急,人人都有讀名校的機會,只要你足夠優秀,足夠特別。
作為一名商人,老安德森很早就明白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當其他人選擇橄欖球,期望將來能夠憑藉橄欖球獲得名校青睞的時候,老安德森尊重了他兒子的選擇,讓他在計算機這條路上繼續前行。當小安德森憑藉著出色的程式設計技術被伊利若斯大學香檳分校錄取的那一刻,或許他能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伊利若斯大學,全美最好的大學之一,雖然沒有哈佛、耶魯的名氣,但是這個學校歷年來人才輩出,絲毫不比那些常青藤院校遜色。而且,這裡還有當時全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計算機中心——NCSA(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
但是,小安德森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並沒有選擇他最擅長的計算機,而是選了另外一個專業——電子工程。
日期:2014-07-10 09:26:54
第三章選擇
如果青年時期的姚明一時間頭腦發熱選擇了去下圍棋,而不是投身於籃球事業,那麼中國的籃球史上必定就少了一位叱吒風雲人物。
還好這只是假設。
而如果熱愛音樂的愛因斯坦從少年時期就堅定了拉小提琴的夢想,而對物理學置若罔聞,那麼相對論的面世時間可能還得推後那麼一二十年。
還好這也只是假設。
但是如果安德森同學在人生的重要關頭,沒有繼續他擅長的計算機事業,而打算去從事另一樣毫不相關的事業,你大概會覺得這樣的選擇極為不可思議。
不過很可惜,這種奇葩的事情並不是假設。
一位小學五年級就窺得程式設計之徑的孩子,一位小學數學作業軟體的始作俑者,一個極有可能將來在計算機領域大有作為的青年,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獲得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青睞,得到夢寐以求的橄欖枝。
但是這個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卻做了個詭異的決定,他並沒有選擇所熱愛的計算機,而選擇了電子工程。
這個訊息絕對夠勁爆。
其不可思議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另一件事情。十四年前,有一個叫比爾·蓋茨的年輕人在即將完成哈佛學業之際,放棄了哈佛大學的學位,成為哈佛曆史上一位傳奇的輟學生。
這實在是不能用常理來解釋蓋茨的怪異行為。按照常理,蓋茨同學應該乖乖待在學校,先把畢業證給混到手。這樣不管出去搞“微軟公司”還是“巨硬企業”,才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當然所謂的常理,自然就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道理。
但是道理從來就是具有相對性的,通俗點就是這玩意一直都是在變化,今天看來是對的,說不定明天就變成錯的了。主要是因為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個人眼界不同,對一樣事物的看法自然也就不一樣。
我們先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一看道理的相對性。
當牛頓弄出力學三大定律之後,搞得其他物理學同仁很鬱悶。那時一種普遍的認知就是物理學大廈基本上已經被牛頓老師搭建完畢,接下來也就沒大傢什麼事了,如果還有熱衷於物理學的朋友,也歡迎來幹一些添磚加瓦的工作。
在宏觀物理學世界中,這個觀點是完全正確的!
直到大牛人愛因斯坦橫空出世,在一個破落狹小的房間裡提出了相對論,這一次在微觀物理學的世界中完全顛覆了牛頓經典力學,進一步把物理學狠狠地往前推了一大步。
物理學由宏觀跨越到微觀,已經包含了天地萬物、宇宙、時間、空間,再加上愛因斯坦本人向來謙遜,在功成名就之後也沒有擺過架子,從來就是一副親民形象,同時致力於向民眾傳播物理學,在推動物理學平民化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如果在考慮到他的前輩牛頓同學在搞出三大定律之後就一天到晚不務正業的擺弄玄學,並且殘忍地對其他同學(萊布尼茨)進行打擊報復等惡劣行徑,那麼這個“之一”也可以省掉了。
此時的愛因斯坦,名聲早以傳遍世界,大家一致同意他取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終生成就大獎。物理學從此也可以蓋棺定論了,那些還沒有進入物理領域的,就不要再進來了,現在還在物理領域混的,最好也趁早改行了。
在經典物理學領域,這個觀點也是完全正確的!
科學總是在不斷的先前發展。愛因斯坦後期,量子力學的出現又完全偏離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甚至是偏離了在此之前的所有物理學理論。最後愛因斯坦只能在“上帝不擲色子”的喃喃自語中黯然離世,而包括愛因斯坦之前的所有物理學理論現在只能被歸為經典物理學的範疇。
經典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曾經是極好的,但是當下已經不流行。
這個不僅在物理學上是這樣,將其推廣到哲學上亦是如此。
以前對的東西現在看起來未必是對的,現在對的東西將來也不一定正確,這就是所謂的相對性。很久以前,我們國家著名的哲學家莊子就提出了這一觀點,“夏蟲不可以語冰”。夏天的蟲子連秋季都活不到,你居然跟它談論冰?
所以,對於所謂的常理而言,究竟靠不靠譜,有多靠譜,實在是說不準。並且一部分人認準的道理,到了另外一部分人眼裡,很可能就成了謬論。
作為數量不多的商業天才之一,蓋茨敢於踐踏世間所謂的常理,只為奔向他的目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