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清舉辦洋務學堂相比,日本“文化開明”截然不同。睦仁天皇最初提出的就是“求知識於世界”,境界上就比大清國的“西為中用”高了不少。明治五年,日本政府明示如下教育理念:學問乃立身建業之本,務使鄉中無不學之戶,家中無不學之人。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全國大力推行義務教育,許多人出國留學歸國後在學校裡任教,日本教育在“明治維新”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1871年日本成立文部省,負責主持文教改革事宜。1872年8月,文部省頒佈了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個重要改革法令:《學制》。《學制》的要求分三個層次:第一普及初等教育和發展師範教育,課程也仿效西方國家,開設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等課程。第二改革中等教育和發展實業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初級和高階技術人才。第三注重重點大學的建設,培養高階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學制》釋出第二年的1873年,日本小學在校生132萬,入學率28%。十年之後的1883年,小學在校生就達到了323萬,入學率超過50%。1895年,小學入學率達到61%。1900年,日本的教育經費超過了國民收入的2%。1901年,根據新頒佈的《小學校令》,小學變成了義務教育,免收學費。1907年開始實行六年義務教育制,小學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8%。早稻田大學的創始人大隈重信曾說:“教育於維新之前,僅僅侷限於武士階層的40萬人,維新之後普及於全民。”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已經有各類大中小學校近3萬所。有人說:“日本學校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中國的鴉片煙館。”日俄戰爭之後明治天皇也曾經說:打敗俄國最應該感謝的是日本的小學教師,因為日本士兵基本都受過小學教育,而俄國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