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17 08:01:14
歸義軍內部的這種權力之爭,給張淮深和歸義軍都造成巨大的困擾。這一點從張淮深自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開始,連續向唐庭派出三隊使臣,入京求節便可看出。三隊使節先是因為涼州鬧亂,受阻於河西,又趕上了黃巢起義佔據長安。僖宗皇帝都跑到四川去避禍了,以至於使臣們不知道該去哪兒找皇帝。直到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沙州使臣們才在興元(今漢中)見到了御駕。黃巢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朱玫之亂卻愈演愈烈,僖宗皇帝正忙著奔逃於興元、鳳翔之間。再加上朱玫在長安扶了李唐宗室襄王李熅為帝,年紀輕輕的僖宗皇帝一不小心都變成太上皇了。哪有心思管你這些河西節度的閒事,儘管沙州使臣們用盡了上狀、對問、送禮、請託等種種手段,但唐廷宰相,特別是握有實權的軍容,只是拖延而不予答覆,這其實也反映了唐庭對張淮深態度的冷淡。
唐庭對於張淮深不感冒也就算了,就是在沙州使臣內部也分裂成了兩派。以宋閏盈、高再盛、史文信、李伯盈為首的主節派和以張文徹、王忠忠、範欺忠、段意意為首的反對派。主節派多次”修狀”“懇苦再三”盡呈利害,求授旌節,而後者則認為“路次危險,不用論節”,對朝廷接狀後“數日不得指偽”,則幸災樂禍,“高聲唱快”,並且“惡口穢言”,有恃無恐地聲言“僕射(張淮深)有甚功勞,覓他旌節!”在唐庭四宰相、兩軍容長官面前,幾位小小的專使,若無過硬後臺,恐怕也沒有言指僕射無功,不可授節的膽量。其中反對派的首領張文徹既是本家,又是連襟。但即便是這種姻親關係,也不能阻擋他出言反對張淮深,可見這些反對派的後臺,必定是一個不但擁有強大實力,還擁有正朔之望的人物。那麼這些專使的後臺又能是誰?這個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