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陸珩幾乎是全程抽搐著嘴角給紀知意寫完家書的,家書的內容讓他不知該自豪,還是該覺得好笑。
整封家書,其中半多都是紀知意的控訴,控訴他平時是怎麼欺負他的,連扔了他中意的野雞毛也記在裡面。
最後紀知意也沒忘記賣可憐,希望大哥看到家書後能讓他回到他身邊。
陸珩:“……”
他敢保證,紀知年在看到紀知意的家書後,非但不會應他所求接他回晉都,還會捧腹大笑。
西陵關的訊息隨時都有人加急送往晉都,蕭燁在平衡朝堂之餘也會花許多精力在邊關的事情上,每次接到西陵關來的訊息,他都忍不住緊張,生怕擔憂的事會發生。
這次西陵關傳回來訊息的時候,蕭燁正和紀知年商議完朝中事。他攤開記載了西陵關訊息的布帛反覆看了幾次,面上的激動幾乎掩飾不住。
他從椅子上起身,在殿中來回走了兩圈,大笑道:“好!好!真是太好了!”
紀知年問道:“大王,是西陵關有什麼好訊息傳來嗎?”
他記得西陵關上次傳回來的訊息是大將軍陸奇失蹤,莫非:“可是大將軍無事?”
蕭燁行至紀知年跟前,將手中布帛遞給他:“先生,您看。”
紀知年接過布帛,目光快速的從布帛上掃過。
西陵關傳來好訊息,說趙陳兩國的將領陸續死亡,趙陳兩軍陷入混亂。
紀知年捧著布帛,腦海中浮現出與陸珩在平陽城相處時的情景。
他還記得,當時他和陸珩有個賭約。
陸珩說,若是他能保證晉國在半年內不被趙陳的鐵騎踏破,就要他來晉國效力。
這個賭約,在梁國和趙國因為躍城事針鋒相對時,他就知道他會輸。這份加急,讓他更清楚的知道,當時的陸珩不是信口開河,他是胸有成竹,所以說的理所當然。
還在晉國境內,就著手算計梁國,謀算趙國。
讓趙國處在麻煩中,自然分身乏術,攻打晉國的計劃就只得暫時擱著。
沒有了趙國的陳國,能興起多少風浪?
而今陳國也亂了,晉軍就有足夠的時間修整。
屆時再戰,誰敢輕易定輸贏?
這份遠謀,他自愧弗如。
紀知年笑道:“該是六公子的手筆罷!”
蕭燁眉宇間有得意漫出,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
血染山河28
外患暫時安定,朝中內憂再起,原先就不滿意削減貴族特權的朝臣又相擁著蠢蠢欲動。面對這些人,蕭燁二話不說,直接對他們施以鐵血手段,該貶謫的貶謫,該流放的就流放。
貴族對此又是不安又是憤怒,於是聯合起來想給蕭燁難堪,後來才之後難堪非但沒有落在蕭燁身上,反而加倍落在了自己人的身上。因為在不知不覺中,平民朝臣數目早已超過貴族朝臣,便是所有貴族都不肯參與朝政,平民朝臣也能支撐起朝堂的穩定。
這也就罷了,在他們發洩怒氣的時,蕭燁還趁機換了幾個朝臣,讓本就所剩不多的貴族朝臣更是快速減少著。
貴族朝臣蠢蠢欲動的心徹底落進了谷底,為保住家族榮耀,有的貴族厚著臉皮去向蕭燁求情。
蕭燁根據他們的辦事能力,以及犯事輕重來決定他們的去留。
有的貴族則是起了邪心,既然蕭燁要逼迫他們上絕路,那他們也不再對他客氣,直接聯合也有異心的公子安在晉都城中鬧了起來,要迫蕭燁退位。
蕭燁在得知這些訊息時,臉上也沒有多餘的表情,不悲不喜,不傷不怒,他目光幽沉的眺望著遠方,淡聲道:“誅!”
接下來的幾日,晉都都處於血雨腥風中,晉國的貴族皆處於惶恐中,沒有誰再敢質疑新王的手段,也沒有誰敢再反駁他的決定。一場洗刷過後,所有的朝臣都恨不得夾著尾巴做人,生怕懸掛在頭頂的屠刀落了下來。
陸陸續續的清洗過後,晉國的朝堂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明。蕭燁在紀知年,莊良等人的協助下處理國事也越發的得心應手,整個晉國的頹勢緩緩散去,露出蓬勃的生機來。
晉都的血腥還沒完全消散,宋柯在將士的護送下入了晉都。因為他是陸珩舉薦的謀士,蕭燁自然親自接見了他,並在肯定了他的才能後在朝中給他安排了相應的官職。
宋柯是受過謀害的人,對在朝所有人都有著極強的戒備心,除了紀知年。在得知紀知年的遭遇後,就與他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之感,在紀知年的開導下,宋柯也逐漸敞開了心扉,在晉國的朝堂發光發熱。
朝堂日漸穩定後,蕭燁和朝臣們就著手穩固民生民心,讓晉國從上到下都變得強大。民生民心的穩定,關係到邊關將士的牽掛,要穩定民心,首先就得讓他們吃飽穿暖。
在蕭燁與朝臣商議過後,晉國關於稅收的新令頒發。
首先,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不收任何稅。
其次,往後三年的稅收都只收全部收成的兩成,多種多得。
最後,鼓勵多生孩子,每家每戶,若是十歲以下的孩子數目超過六個,都可以領取朝堂的救濟糧。
晉國的情況日漸好轉,趙國和梁國間的明爭暗鬥卻是進入了白熱化,梁國試圖染指躍城的礦脈,趙國當然不肯答應,兩國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步。
為了守住躍城的礦脈,趙王直接派了趙國的戰神趙明信駐守在躍城,而正與晉國對峙的趙營,則是派了個名聲極顯,本事卻不大的朱姓將軍。
趙陳兩軍十數名將領被殺,他除了跳著腳罵了人,收編了已死將領手下將士來壯大自己的勢力,有用的事是半件都沒做。
接二連三的失去將領,趙陳兩軍的軍心亂成一團,士氣也迅速衰竭,而朱將軍思考的不是要怎麼重振士氣,他想的是把排除異己壯大自身,也是因為他的這種心理,讓趙陳兩軍的局面是雪上加霜,亂中添亂。
更是因為朱將軍有這種‘添油加柴’的本事,才讓陸珩再三從紀知意的手中把刻了野豬的石子拿出來,沒讓他死在紀知意的狼牙棒下。
送走宋柯和羅言鳴後,陸瑜就把六千重騎交給了陸珩,讓他負責訓練。同時,他也憑藉虎符著手整頓晉軍,收攏軍心。
有了正事,陸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