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三是對海外各國和隨船官兵的賞賜。在遠洋航中途中,鄭和遵照朝廷旨意,會對承認朝貢關係的屬國進封賞。如《奔堂別集》就記載了永樂三年朝廷對占城國王的賞賜:

“賞賜占城國王黃金百兩,金五百兩。六年,賞賜黃金百兩,金五百兩,錦綺紗羅五匹,彩絹百匹。”

此外,由於海上航任務艱鉅,時間總是長達數年,隨船官兵人員損耗較大。為了激勵將,在每次航歸國後,皇帝還要對船隊官兵進大規模的賞賜。如永樂九年就次性賜“鈔萬錠並彩幣等”。

根據《論鄭和下西洋》書中的考證,僅是低階船員,每人的賞賜就有10錠,以艦隊每次出數萬人的規模來計,光是銀兩賞賜就至少達到甚至可能超過30萬錠(一錠並非只有一兩)。

從上述兩面可以看出,在永樂時期,大明五徵蒙古,四徵交趾,疏通運河並大修北京城。這對於個剛剛經歷過“靖難”內戰的國家,其耗費是難以想象的。

推下西洋花費更是筆底洞,如果朱棣只是個單純好大喜功的皇帝,那麼他的確可能做出下西洋這樣的炫富之舉。

但是,要考慮到下次西洋耗費的人力物力巨大,這樣花錢買面的事情頂多也只會兩次,不是在永樂朝連續下西洋六次之多——這已經不是好大喜功能解釋的了,只能說除非朱棣是個神經病。

然而神奇的事情來了,據史料記載,雖然面臨鉅額開銷,再考慮到鄭和下西洋時“靖難之役”帶來的國內戰爭創傷尚未完全消除,可是終永樂一朝,大明朝廷的財政狀況居然都沒有惡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