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18 16:21:33
謝謝駐馬君和明月君的提醒,確實又掉了一樓,怎麼回事?我那裡面完全沒有什麼敏感詞彙吧!怎麼又掉樓了呢!
補發4086樓!
此處有個疑問,師龢父怎麼就成了文獻典籍中的“共伯和”?就目前銘文記載而言,並沒有稱“師龢父”為“共伯和”的,據郭沫若老前輩對“師簋”、“元年師兌簋”、“三年師兌簋”的考證,其銘文裡面有“伯和父”,於是郭老先生就把“師龢父”釋義為了“共伯和”,此說後來也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本文也採信這種說法,遺憾的是所有銘文裡面根本就沒有“共”這個字。
那“共”字是什麼來的?從甲骨文的演變來看,“共”字是出自“公”字,“公”字甲骨文字意是:受人喜愛和尊崇,而“共”則在“公”的基礎上多出了雙手為捧的狀態,意為:受到眾人的喜歡和尊崇。為免冗長,此處就不張貼“公”和“共”的甲骨文了。結合上文的分析,默默無聞的“師龢父”是被多方商討權衡給一致推舉出來的,此舉顯然是為“共”,伯為其“爵位”,“龢”同“和”,則是其本名。姬胡缺位的這14年周朝當處在王位空缺,諸侯公卿相互牽制,多方制衡的一個狀態。
插播一下,此時神科系統的小宗伯便是史魚,即魚鳧分支“弓魚氏”的後裔,這次“暴動”他們明哲保身從未參與。前文有敘述到姬奭南下盟蜀國時帶了不少隨從,其中就有弓魚氏族人。弓魚氏沿著黑水“嘉陵江”上游(黑水)經過氐人(蠶叢之裔)所在區域隴西陝南。因難以融入氐人區,後在周文王姬昌的賢德感召下,北上陳倉雍城一帶,後來留居了下來並得到了周氏的善待。在姬昌決定南下盟蜀的時候,也曾徵詢過弓魚氏的意見,姬奭帶著弓魚氏做為隨從也算翻譯,一起南下蜀地。由於弓魚國在周氏盟蜀國起到的巨大作用,武王伐紂功成後獲封“伯”爵位。弓魚氏因熟悉祭祀形態、流程和用度,歷代皆在周朝為官,是為小宗伯,其主要負責周室的祭祀禮儀和用度管理。弓魚國(氏)逐漸凋零衰弱是平王東遷以後,此處略過不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