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有那麼多男性作家寫了男性主角,而且, 我是女孩, 你是不是忘了這一點?”
“So?我就想看你寫的男性主角的。或者你可以用奧利弗當男主角:一個貴族少爺,本來只需要待在家裡, 安安穩穩的等著繼承爵位,卻去了伊比利亞半島。”
“我倒是更有可能寫一下喬治, 一個唐·璜式的風流浪子。”
朱利安立即露出了一絲玩味的笑容, “這個主意更好。”
唐·璜(Don Juan)是西班牙民間傳說中的虛構人物,之前已經多次出現在作家和音樂家的作品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莫扎特1787年首演的歌劇《唐·喬萬尼Don Giovanni》——Giovanni是Juan的義大利語名字。出生於1725年的義大利人卡薩諾瓦(ova)被認為是真實的唐·璜。
嗯, 這樣也不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啊不是, 可能會讓拜倫以後寫《唐·璜》的時候心裡先掂量掂量。
*
奧利弗的信中斷了1個月, 終於跟著半島戰爭的最新戰況一起到了懷特島。
西班牙與葡萄牙邊境線上的小城巴達霍斯駐紮了5000名法國士兵,地理位置在里斯本向南的平行緯度上, 是里斯本至馬德里的中途重要城市。
2萬7千名英-葡聯軍於3月16日到達巴達霍斯城外, 立即開始修建戰壕。
巴達霍斯有完整的防禦工事,包括高大的城牆和依託城牆建築的軍事堡壘,城牆的幾個重點區域更是在城牆下埋藏了炸藥。西班牙軍隊、英-葡聯軍之前已經有過兩次針對巴達霍斯的軍事行動, 但都以失敗告終, 韋斯利將軍領導的英-葡聯軍將發起第三次進攻。
英國的軍事工程師現場指揮工兵修築戰壕和火炮基地,剛開始挖戰壕就遭遇了連續一週的暴雨,工兵和農夫們不得不頂著暴雨工作, 工作程序被迫延緩。
邦德菲爾德中校的部隊負責保護戰壕工地的安全,3月19日,巴達霍斯的法國守軍主動出擊,奧利弗根本沒有防備,被動迎戰,法軍騷擾一波後很快撤回城裡,奧利弗沒有足夠的人手防禦和追擊,法軍撤退後,他便命令士兵加強防守,清點傷亡。
工地上有100人左右的傷亡,一位英國中校工程師受了傷,所幸不是很嚴重。
奧利弗沒有受傷,但他的部隊裡有少量傷亡。
之後,韋斯利將軍加強了工地的防禦部隊。
從部隊開拔前往巴達霍斯那天起,所有私人通訊就禁止了。奧利弗很忙,除了所轄部隊的輪值之外,他還是指揮部的作戰軍官,大會小會都得到場,他只能抽空在睡覺前寫幾行字。戰前氣氛緊張,他不能保證每晚至少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法國守軍又發動了幾次騷擾出擊行動,企圖破壞英-葡聯軍的工事修建。
英-葡聯軍也在建築工事的幫助下,逐漸向巴達霍斯城牆下推進,奪取了幾座城外的堡壘。之後,英國軍運來了52門大小不等的攻城炮,口徑分別是18磅和24磅,分佈在小城的南、北、西面,3月的最後一天,韋斯利將軍命令攻城炮開火,轟擊巴達霍斯的3邊城牆。
奧利弗在信中寫到,炮火攻擊整整進行了5天,原計劃在4月5日開始地面進攻,但又推遲了一天,於是,5日這天,52門攻城炮又轟了一整個白天。炮火聲是如此密集,以至於所有人的耳朵都轟鳴著炮聲。
所有軍官都在大會小會中知道,這場圍城戰會是一場硬仗,火炮攻擊的目的是在城牆上開啟缺口,並儘可能的造成法軍的傷亡,避免我軍的傷亡,但戰鬥在4月6日晚上10點開始後,英-葡聯軍從韋斯利將軍以下,都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將會是他們中絕大部分人一生中參加過的最殘酷的一場戰役。
第一次進攻,法國守軍異常兇猛的還擊,來福槍、手榴彈和火藥桶、燃燒的乾草堆造成了極大傷害,不到午夜,英-葡聯軍在城牆下丟下了將近2000人,死傷遍地。韋斯利將軍本想利用黑夜的優勢進攻,沒想到燃燒的乾草堆和屍體點亮了半邊天空。
戰鬥進行的艱難而兇猛,但用時並不太長,等到第二天早上,4月7日凌晨,戰鬥基本結束,英-葡聯軍進入巴達霍斯。
城牆周圍堆滿了士兵的屍體,有法國人,也有英國人、葡萄牙人,但主要是英國士兵,英國軍損失慘重,以至於巡視戰場的韋斯利將軍流下了眼淚,他憤怒的咒罵英國政府沒有給他足夠計程車兵和足夠的火炮,之前的戰鬥減員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他手下一直都沒有超過2萬英國部隊。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部隊的指揮官將傷亡數字統計上來:英-葡聯軍有4800人左右的傷亡,其中有將近4300人都是英國士兵。而法國守軍戰死、受傷人數是1500人,其他3500人成了俘虜。
進入巴達霍斯的英國部隊隨即在小城中開始了瘋狂的報復行為。士兵們衝進商店,搜刮出各種酒水,很快就喝個爛醉,並且強姦了他們能找到的所有婦女,就連十幾歲的少女都沒有放過;小城居民沒有被炮火打中,卻被殺紅了眼的英國士兵開槍射殺,小城人口不多,大概是1200人到1500人左右,卻在戰鬥結束後死了200多人,這是20%的死亡率,可見英國士兵的殘忍報復行為是多麼驚人。
軍官們一開始採取了放縱的態度,但在強姦婦女和殺戮平民的案件越來越多的時候,不得不臨時派人抓捕犯罪計程車兵。韋斯利將軍在7日傍晚才下達命令,讓臨時執法隊在8日凌晨5點之前恢復秩序,但實際上騷亂直到4月10日凌晨才算停止。
數百名英國士兵被抓捕起來,並在小城的小廣場上公開處刑,刑罰以鞭撻起步,最少三鞭,最高二十鞭;臨時軍事法庭倉促成立,絞架在小廣場上豎起來,但最後並沒有士兵被絞死。
慘烈的巴達霍斯圍城戰以及之後英國軍的罪行傳回英國後,再度引發國內上下各階層群眾的議論與爭論。
Alice Leigh在《倫敦晨報》上發表文章,稱韋斯利將軍御下無方,部下犯下的罪行要由他這個最高指揮官來承擔,這是赤裸裸的對人權的蔑視,人性陰暗面的放大,是毫無人性的犯罪行為,英國的半島軍隊就是一個腐朽邪惡的強權單位,代表了這個國家最落後、最殘忍的一面。
布萊克·懷特在《倫敦評論家》週報上發表文章,稱偉大的戰略家韋斯利將軍無力約束部下簡直是個笑話,他無法擺脫放縱部下對巴達霍斯平民進行報復的罪名,巴達霍斯的平民並沒有錯,錯的是這場戰爭、是法國的軍國主義思想、是拿破崙一世,韋斯利將軍就是流再多眼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