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羊皮地圖上盛京下方那處地界道,“二百一十六處莊子裡,單青州就分佈有三十處宅子,佔比最多,收益也好。老奴想著,不如就從青州的莊子巡起。”
顧熙言聞言揚起一抹笑,美目裡流光溢彩,“我和媽媽想到一塊兒去了。”
……
今日早朝,金鑾殿上滿朝文武又是一番唇槍舌戰。
朝廷黨爭激烈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九龍寶座上的皇帝一言未發,神色掩于冕旒冠上垂下的十二串琉璃珠子後,讓人捉摸不透。聽了眾臣的關於編髮改革的諫言,皇帝揮袖,點了太子和四皇子出列回話。
太子力推“緩變”,大燕朝疆域廣闊,子民眾多,變法涉及領域之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要對歷代積弊進行徹底的變革,談何容易?事情宜緩不宜急。
四皇子則直言“急變”,變法改革舉步維艱,失之毫釐,就會舉國大亂、民不聊生。北方五胡十六國雖已招降為屬國,可近年來頗有異動叛黨,若趁變法間隙趁虛而入,豈非引狼入室?若要變,就要連根拔起,斬草除根。
此兩條路子一出,竟是火上澆油一般,翰林掌院學士王敬孚、參知政事胡文忠紛紛出列表態,也不乏部分臣子仍處於觀望狀態。
身為君王,沒有不想流芳百世,揚名萬年的。成安帝重佛尊道,效法自然,在位二十二年已深諳帝王心術。他心中清楚,無論“緩變”還是“急變”,都利弊互見。變法者註定是孤獨的,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遺臭萬年。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變,還是不變,誰來變,該怎樣變……這其中諸多問題,都要說個明白。
一群鬚髮皆白的朝臣天天在朝堂吵翻天,今早又是一番論戰。好不容易下了朝,成安帝又宣了一干人等去御書房議事。
變法牽扯到軍機大事,武將裡頭又大多是隻懂得上陣殺敵的宿將,像蕭讓、淮南王這樣半吊子皇子伴讀,竟也算難得的文武雙全的,自然也在議事之列。
等蕭讓出了御書房,又馬不停蹄地掉頭去了三法司,結了手頭上的昭獄的案子,一天折騰下來,他的心情實在算不上好。
等到回府,已經是傍晚時分,蕭讓剛進了凝園,還沒走到正房裡頭,便遠遠聞見一股子香甜的桂花味道。
這味兒和樹上的桂花香味兒又不太一樣,透著一股子甘甜醇香,縈繞不絕。
凝園花廳裡,顧熙言早早地迎在那兒。
蕭讓風塵僕僕的跨進門,不等她行禮,抬手便將人扶起來,“什麼味兒?竟是如此香甜?”
一日忙完,晝錦堂下鑰的時候,恰巧是晚膳時分。
晝錦堂一後院兒的丹桂開的實在太好,靛玉早早便惦記上了,一頓軟磨硬泡,終於磨得顧熙言點頭應下,叫廚房裡頭摘了些許丹桂,另做些應景的桂花吃食,也算是得一得雅趣。
顧熙言扶著蕭讓的大手站起身子,見男人深目高眉,鼻樑高挺,俊朗的面容上浮上幾分疑惑,粉唇彎彎,狡黠一笑,“侯爺不必心急,一會兒便知道了。”
蕭讓挑起濃眉,頗為玩味的看了顧熙言一眼。
內室裡頭,顧熙言親自服侍著蕭讓脫下官服,換了身群青色常服,又低了頭,仔仔細細的把男人的衣袖捲上去三分。那廂,丫鬟一早便捧上了金盆、皂角胰子來,等著蕭讓淨手。
蕭讓生的高大,略一低頭便能看到身前人兒的發頂。顧熙言專注的挽著男人的衣袖,身上氤氳著一股子玫瑰香味兒,一雙柔夷軟軟綿綿,不時的觸碰到男人的大掌。
溫香軟玉在側,蕭讓被她碰的心癢癢,一伸手便撈住了顧熙言的兩隻小手,握入大掌中,一同伸進了金盆裡。金盆隨之晃了兩晃,溫度適宜的清水私下濺溢位來。
冷不丁被男人捉住雙手,往水盆裡一按,顧熙言整個人都往前傾了兩步。
“侯爺做什麼——”
看著顧熙言皺起的遠山眉,蕭讓索性一俯身子,埋頭在她鬢髮間,低低笑道,“夫人怎麼也如此香甜,難不成是玫瑰仙子化成了人身?”
“侯爺,侯爺亂說些什麼!”
男人的氣息撲面而來,俊臉正貼著她的耳邊。想到屋子裡還站了兩個小丫鬟,顧熙言一下子紅到了耳根,想用手把人推開,無奈雙手被水沾溼了,只好羞赧的嘟著紅唇,試圖拿手肘抵開身前的男人。
蕭讓倒是不嫌她,也不管手上還掛著水珠,愣是把人抱在懷裡,親了兩口才罷休。
顧熙言被親的無處遁形,沒過一會兒便軟了身子。
蕭讓低啞地笑了兩聲,顧熙言紅著臉又要來推他,蕭讓一把握住那細嫩的胳膊,拉她在金盆前用清水洗了手,又細細打上了皂角胰子。
男人的大掌帶著薄繭,一下又一下撓在她手心,莫名叫她一陣瑟縮。
不過洗個手的功夫,兩人竟沾了一身的水,只好又去換衣服。
等蕭讓牽著顧熙言的手從內室裡出來,桌子上已經擺好了晚膳。
黃花梨木矮桌上依次擺著清燉蟹粉獅子頭、乾煸鱔背、茄汁魚卷、脆皮乳鴿,外加一例金錢口蘑湯。一旁的紅木點心盒子裡,正盛著一盤水晶桂花糕,一盤桂花糯米藕,兩盞木樨清露。
顧熙言不愛葷腥,若是自己單獨用飯,多是素菜。如今這桌菜多半葷菜,皆是按著蕭讓的口味兒添的。
丫鬟將兩盞木樨清露奉在兩人面前,那股子熟悉的香甜味兒又撲面而來。蕭讓落了座,定睛一看桌上那盞木樨清露,薄唇微抿,久久沒有說話。
知道男人忙了一天了,顧熙言有意犒勞,拿了銀筷親自給蕭讓佈菜,美目彎彎,甜甜笑道,“晝錦堂裡頭的丹桂開的格外好,今兒個一時興起,便叫廚房用桂花入菜,這道木樨清露有仿古之趣,不知道侯爺嚐起來可還喜歡?”
木樨,即桂花。木樨香露,為桂花蒸餾所得香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香妙異常。
淡黃色的香湯盛在淡茜色的五瓣瓷碗裡,上面飄著點點金黃的桂子花瓣,分外可愛。蕭讓執起五瓣碗,輕輕抿了一口,品了會兒,才道,“甚好。”
桂媽媽立在一旁,見狀幾乎掉淚。
元寧長公主在世的時候,最喜歡的便是這例木樨清露。木樨清露不僅可入食,更可以留香,故而大多是閨閣所用。
自從元寧長公主去了後,許是蕭讓不願睹物思人,宮裡賜下來的各式花露皆被堆在了庫子裡不見天日,飯桌上也從沒再出現過這一例香湯。
蕭讓從小嚐的木樨香露皆是江浙一帶朝貢的貢品,此時再吃這盞現做的木樨清露,舌尖返上來一股明明白白的晦澀。
但因是顧熙言親手製的,一口下去,舌尖晦澀,心裡是卻無比甘甜熨帖。
蕭讓生在權力漩渦,長在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