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樟腦是臺灣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初期主要供藥用和防腐用,遠銷印度、歐洲和美國,人稱“白金”。1860年後,樟腦成為許多工業品的生產原料,如人類第一種合成塑膠賽璐珞,色澤神似象牙,製成首飾、工藝品出售,獲利極豐厚。還有攝影膠捲、化妝品、玩具等等,製造時侯都少不了樟腦的身影。甚至後來的法國人,還發現了樟腦可作為製造無煙火藥的穩dìng劑,於是歐美各國紛紛從中國進口樟腦,使其成為僅次於瓷器、茶葉、絲綢和糖的重要出口商品。不過這就是以後了。
現在的樟腦,除了防腐和藥用價值之外,最主要的作用就生產賽璐珞。
臺灣的樟腦產量佔全世界的70-80,幾乎全部都轉外銷,質量好,利潤豐厚,鼎盛時候每年有十多萬塊銀元的交易額。因此英國人早就垂涎。
早在1825年,英國的一些不法商人就私自駕船到臺灣,偷偷用鴉片換樟腦。那時,英國商人通guò走私活動獲取的樟腦量雖不大,卻賺了大錢。
二鴉結束以後,臺灣被迫開港,當年英商在臺灣設立貨棧者就有13家洋行。其中,怡和、鄧特洋行資金雄厚,經營手法花樣翻新,臺灣的樟腦輸出逐漸為這兩家洋行所控zhì。
商人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潤,當兩家洋行形成基本的壟斷之後,二者就開始壓制對臺樟腦的收購價格,引起臺灣本地利益團體的嚴zhòng不滿。他們上書官府,在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使得清政府決定對臺灣樟腦實行專賣政策,禁止英國洋行在臺灣民眾中直接收購樟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