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與法——,就像一塊表面光滑裡質毛糙的陶製器皿,只關注它的一面都將是不公平的。
儒學有它的侷限性,法學自然也不是光鮮一塊,事實上,正是法家主張的嚴刑峻法使得大秦的法令多如牛毛,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親親尊尊之恩絕”的刻薄少恩的政策在讓民眾服從的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反抗慾望,特別是當壓迫到達容讓的頂點時,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
而細說起來,儒學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最起碼在儒學思想的教導下,中國出現了象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閃爍著燦爛光輝的哲言理想。同時,孔子和孟子提倡的“仁政”主張也具有相當的進步意義,它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反對過分壓迫和剝削人民。這種重民思想後來被古代開明的封建統治者如盛唐太宗李世民採用,使其統治下的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秩序井然,社會經濟、科學和藝術也日趨向前發展,從而造就了泱泱大唐萬朝來賀的盛世景象,封建王朝的發展也就此達到了頂峰。
在教育上,孔子採取的“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等教育方法,重視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強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上提倡實事求是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並且強調複習的重要性,“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要求學生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做到“舉一反三”。這些教育經驗不僅深刻地影響過我國曆史上的教育,而且,現在全國各學校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教育方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