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經過戰後十餘年的痛苦磨難,終於從一九五五年下半年起,出現了持續增長勢頭。岸信介上臺後,正趕上日本史上所說的神武景氣(意即神武天皇以來未有過的繁榮)時期。按照石橋內閣既定的積極財政方針,岸信介主持了五七年的財政預算。
這個戰後以來最為龐大的預算產生的直接效果,是促使裝置投資和技術引進規模急劇擴大,引起了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出現了大量外貿逆差,反過來壓抑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到五八年夏季,神武景氣已經消失,日本經濟進入所謂的鍋底景氣階段。
為改變國際收支惡化的局面,岸內閣從調整金融政策入手,指令日本銀行兩次提高利率,減少放款,縮小企業投資規模。隨後,日本政府又制定了《綜合緊急對策綱要》,採取削減財政投資百分之十五,限制輸入、振興輸出、拯救中小企業等綜合治理對策。同時,日本政府為開啟海外輸出市場,不得不尋求在東南亞各國中有所突破。
而南洋聯邦無疑是橫亙在日本開啟海外輸出市場政策前的一道阻礙,日本對南洋聯邦領導人的仇日傾向是心知肚明的,但南洋聯邦可以隨時卡斷它的“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使日本政府敢怒不敢言。只好搬出了美國,希望能夠壓服南洋聯邦,開啟東南亞各國的輸出市場。
但黃曆的態度看來是堅決的,並一一列舉了諸如岸信介試圖推行的積極的擴軍方針;成立憲法調查會,準備修改選舉法;以及在國會里公開放出空氣,說日本擁有原子武器也不違反憲法,為復活日本軍國主義進行準備等不可容忍的事實,話語中對美國所持的縱容態度也表示了不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