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卷 血戰南洋 第219章 大使級會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自從蘇共召開了第二十次代表大會,赫魯曉夫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後,蘇聯在國際關係方面的新觀點和對斯大林的評價,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國際關係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提出的一些新觀點,引起了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雖然這種分歧還不明顯,還未表面化。

蘇聯要對外推行和平競賽的政策,同美國大搞緩和,試圖同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中國則想依靠廣大的亞非拉國家,推進世界革命,提出了反帝反修的政策。中蘇兩國提出不同的戰略,本是正常情況。但是,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不正常的關係,不允許有戰略上的分歧。當中蘇在國際戰略上出現分歧時,蘇聯要中國在軍事和外交上服從其全球戰略,將中國捆在蘇聯的戰車上。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就必然引起不愉快的爭議,比如關於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問題;關於臺灣海峽危機和中印邊界衝突問題等等。

此時的新中國對於解放臺灣問題已經有了思路上的轉變,他們認識到現在還不具備用武力解決的實力。正如毛澤東在會議上所說:“鬥爭是長期的,因為我們沒有強大的海空軍,需要時間去建設;鬥爭也是複雜的,因為這個鬥爭有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

五四年炮轟金門,新中國的本意是力圖用軍事行動擊破正在醞釀中的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但事實上卻適得其反,不僅沒有摧毀美蔣訂立防約的意圖,反而最終促成了美臺防約的簽訂。而且,炮轟金門、馬祖的行動還引起了亞洲有關國家的恐懼,為美國製造中國好戰論提供了絕好的口實。因此,中國領導人展開了外交攻勢,希望用和平談判的方法協商解決臺灣問題。而能與美國進行面對面的談判,是出於中國希望成功解決臺灣問題的現實考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