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的11月,卡爾斯魯厄營地,林恩用飽含深情的目光注視著眼前這些富有朝氣的身影,他們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正是人生中的花樣年華,他們出生在第三帝國政權初成的年代,沐浴著帝國蒸蒸日上的浮華成長,並且在剛剛懂事之時經歷了動盪的戰爭年代,目睹了德國戰敗後的慘淡與悲哀,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未來有著專屬這個年齡的理解,而在整個德國,和他們一樣生於1931至1934年的青年總共有160多萬人,女性佔比略多,刨除身體存在缺陷和極度瘦弱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且趨於成熟的男性約有70萬,以年齡狀況來看,五年之內他們就將成為這個國家社會、工業、經濟乃至軍事領域的寶貴新生力量。對於一個在廢墟上重建的國家而言,每一份資源都應該有預先的規劃,從而避免不合理配置造成的無謂浪費。
以自己對這個國家未來發展走向的理解,林恩經過反覆思量,依然判斷國防軍事是重中之重,增強軍隊實力應當及早入手,而作為軍隊的硬實力之一,兵員,尤其關係到軍隊的整體作戰水平。在二戰之前,德國因為吞併奧地利、捷克等地區,總人口接近8000萬,二戰期間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為700萬,因傷殘喪失勞動和生活能力者不計其數,另有兩百萬之巨的軍人作為戰俘被押送至蘇聯從事勞役。在東西方陣營大戰期間,德國平民的傷亡較少,倒是以各種身份參戰的軍人損失了四十餘萬,加上在西伯利亞戰俘營死亡的、隨領土流失的、逃亡國外的,如今德國的實際人口已不滿6000萬。考慮到成年男性傷殘者甚多,又是國家重工業、農業、運輸等領域的中流砥柱,再想要從他們中間大規模徵募兵員是不現實的,而第三帝國留下的高素質兵員,也即是自由帝國整裝待命的兵團,若能及早融入民主德國還好,可在蘇聯的阻礙以及國際社會的排斥下,這一程序何時能夠完成尚不得而知。在這樣的條件下,林恩希望從70萬適齡青年中獲得40萬軍事預備力量,而他的見解恰也為軍隊將領們苦苦尋思的強軍之徑理出了一個具有較高可行性的方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