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殽屍而還,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舉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
我手捧一卷《春秋左氏傳》,坐在窗前細細地翻閱著。
那日與老夫人談論過後,我忽然萌發了想要參加科舉的念頭。
有道是,考,考,考,皇帝的法寶,分,分,分,秀才的命根兒!大宋朝廷仍然是沿用了自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宋初的科舉,僅有兩級考試製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後來太祖皇帝為了選拔真正擁護正統而又確有才幹的人擔任官職,效力於朝廷,遂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便都成了天子門生。
從科舉的內容上來看,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而明經科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作為科考的選材,是以《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為大經,《論語》、《孟子》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