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卷 第652章 翻越蔥嶺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蔥嶺,在漢代之前稱為不周山。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這樣的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詩人屈原在他的《離騷》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的句子。

《淮南子?天文訓》則對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從這些古人描述之中可以得知,在漢代之前,中原人大體上都認為蔥嶺是大地的盡頭,過了蔥嶺便是一片虛無,或者認為蔥嶺根本就是不可逾越的。

也難怪古人會這麼認為,楊逸他們南度珍珠河後,走的圖魯阿提達坂山口,這裡大致上已是蔥嶺和天山山脈的結合部,經行處仍是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山間道路崎嶇狹窄,有時一邊是絕壁屏立,一邊中萬丈深淵,僅可供兩馬平行,路面凹凸不平,但路面的石塊卻被千年來過往的商旅磨得很光滑,稍為不慎就可能滑入深谷,萬劫不復。

山間到處是奇山怪石,奇花異草,而且特別多野蔥,這大概就是蔥嶺名字的來歷。

當地有一首民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為啥文字中八九都要遮蔽呢?----阡陌居煙幕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