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三章 轉變思想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共和國與美國不約而同的將防禦放在首位,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按照2050年時的國際情況,即便戰爭在2055年爆發,即《倫敦條約》的第二階段削減工作順利完成,共和國與美國的核彈頭都將削減40%,總量縮減到2000枚左右,戰略運載工具則將縮減到500件左右,從而使兩國的戰略打擊能力均在對方戰略防禦系統攔截能力的上限之內,但是從戰略角度考慮,首先確保本土安全,再考慮打擊對手,肯定是共和國與美國當局的不二選擇。換句話說,如果連本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就算能夠打垮、甚至摧毀對手,也無法贏得勝利。事實上,這也正是在2055年之前不大可能爆發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畢竟在相互確保摧毀的前提條件下,誰也無法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問題是,對雙方的軍事家、特別是高階將領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在確定戰略發展方向的時候,裴承毅就一再強調,即便必須更加重視防禦,也應該積極防禦,即以戰術反擊為主,而不是被動防禦。

美國的情況也很類似。在2048年的時候,離開五角大樓的史塔克就在接受CNN電視臺特別採訪的時候提到,在未來的戰爭中,防禦將是取勝的主要因素,但是美國絕對不能因此而放棄主動權,只有透過積極主動的防禦,才能擊敗對手。以史塔克更杜奇威的關係,這也可以看成是杜奇威的軍事理論,畢竟在杜奇威需要脫下軍裝的時候,不大可能以軍事家的身份接受公眾媒體的公開採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