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與美國的這場軍備競賽從一開始就與兩次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有所不同,更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與英國的軍備競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同盟國集團與軸心國集團間的軍備競賽,即最高目的不是透過鉅額軍事投入來搞垮對方的經濟,而是在為戰爭做準備。
這種鮮明的特點,讓世界大戰變得不可避免。
正是如此,很多人將2050年開始的中美軍備競賽當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階段。
既然是為戰爭做準備,就得有非常明確的指導戰略思想,而最重要、最基本的戰略思想就是進攻與防禦的關係。準確的說,是進攻與防禦的關係。
從基本層面上講,戰爭就是由進攻與防禦組成的,關鍵就是誰能抓住重點。
從人類歷史上看,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對戰爭中進攻與防禦的關係產生影響,使某一方獲得優勢。比如在西方的古希臘與東方的戰國時期,因為人類掌握了鍊鐵技術,由鋼鐵製造的武器改變了戰爭面貌,使得防禦一方擁有優勢,從而催生了各種各樣的以防禦為主的步兵方陣。到了古羅馬帝國與秦漢時期,以射騎為主的騎兵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成為戰爭的主宰力量,進攻一方佔據了優勢,特別是隨著馬鐙問世之後,騎兵的優勢地位得到鞏固,直到冷兵器時代結束,騎兵仍然是最強大的進攻力量。火器的出現,終結了騎兵,特別是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讓騎兵徹底淪落為邊緣兵種,最終被徹底淘汰,這個時候防禦一方擁有幾乎無法動搖的優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由壕塹、鐵絲網與機槍為主的戰爭中,進攻一方始終處於劣勢地位,戰爭最終也以拖垮德國經濟,使德國無力再戰而結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以坦克、戰鬥機為代表的機械化武器裝備問世,並且主宰戰場,進攻一方再次獲得了絕對優勢。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進攻力量登峰造極的一場戰爭,不管是在初期囂張的軸心國,還是取得最終勝利的同盟國,都是在積極進攻的時候取勝,而在被動防禦的時候遭受慘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