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勳心目中對曹氏諸子的喜惡程度,基本上是如此排序的——
一昂、二衝、三丕、四彰、五植。
非常有趣的是,倘若將曹丕、曹彰調換一個位置,這一排序就正好與他們在原本歷史上的卒年順序相合。原因也出於此,人活得越久,便越容易在史書上留下真實的才能、秉賦,以及性格的多個側面,人無完人,知道越細,瑕疵越多;而早夭之人則會引發後世諸多猜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虛幻的期望寄付在他身上。
首先說曹昂,他是曹操長子,但年方弱冠便死在了宛城,史書上所留存的面目非常模糊。但正因為他死得早,所以無論曹操還是丕、植諸子,對於這個兒子和大哥都充滿了緬懷之意,口中從未流露過半句壞話。所以曹昂就徹底形成了一尊忠孝節義,諸德俱全的虛像。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是勳與曹昂接觸時間最久,曹子修的性情與乃父不同,確實謙恭有禮,雖非命世之主,也屬於士人願意侍奉的忠厚之君。故此在曹昂流露出對父親篡漢的不滿之前,是勳對於他必繼曹操事業,那是沒有絲毫懷疑和不滿的。
其次曹衝,這孩子太聰明瞭,而又死得太早,曹衝死後,曹操在在表露出欲立他為嗣的意願——有可能是真這麼想,有可能是失去的最覺寶貴,也有可能是激勵幾個尚且在世的兒子——所以後人就會聯想啦,倘若曹衝不死,繼承了曹操的事業,曹魏有沒有機會一統三國,定鼎天下呢?司馬家還沒有冒頭的機會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