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對於1855年的國人來說,自然沒有這個經驗。這一天是冬月十三,當武昌的那些西洋人在慶祝著的新年的到來時,督府之中卻比往常更熱鬧一些,六部的主事聚集於此,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他們一直在爭論著一個問題——預算。
“預算”這個詞對於國人來說無疑是新鮮的,至少在身為戶部主事的黃會玖,這個做了十二年的朝廷命官,因為是“捐納出身”而為人輕視,後來辭官經商多年,再到後來又被太平軍強抓從賊,成為太平軍的錢糧官,最後從義軍的錢糧官一步步成為戶部主部的“財神爺”,上書之前,現代預算制度在中國是不曾存在的。
“凡會計起於預算,由是而出納,而決算,預算之法,各官廳先就科目揭載額數,制預算表,申報戶部,戶部檢核後,送交計院檢查,於內閣決定,各廳欲於預算外臨增費,則申其事白於戶部,轉呈參軍府……”
正是因為黃會玖的這份報告,朱宜鋒才想到預算制度的重要,意識到現督府開支的“隨意性”,至少是原始性,隨後便將此報告分轉各部,要求戶部協助各部制定預算,前後整整用了近半年的時間,終於拿出了一個基本的預算案來,可儘管如此,在內閣審議的時候,依然是一副爭論不休,畢竟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清楚,現在隨著預算的推行,花錢便與過去截然不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