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眼睛總是盯著那些拿到手裡的利益,而為了這些利益到底花了多少成本,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徐平一再提起做事的成本,還每次掉起都讓朝臣覺得驚奇,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地方正稅之外,支移、折變、和買、科配,甚至里正衙前這些重役,實際上都是正稅成本的一部分。而讓百姓談之色變的,正是這些科買雜捐。
在座的大臣,都曾經做過州縣的親民官,徐平一說清楚,他們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有趙禎還是驚奇無比,不斷掂量著徐平說的,連連驚歎。
徐平道:“陛下,剛才說的是收錢所費的本錢,其實花錢的本錢也同樣驚人。”
趙禎奇道:“收錢經過了無數人的手,本錢大我想得明白,花錢又要什麼本錢?”
徐平看了一眼樞密使張士遜,道:“就以花在沿邊各州的軍費為例,比如朝廷支出了一百萬貫買糧,若以開封府上色精米一貫一石計,則需有一百萬石。實際上到了戰時,便以真廟時陝西用兵為例,精米五貫尚買不到一貫。若再算上太平時,陝西米價只有開封府的一半,則一石米有四貫多是買賣的本錢。用兵之時,軍費花在哪裡可想而知了。”
張士遜沉聲道:“諫議此話雖然不錯,但卻是無奈之舉。戰時萬物騰貴,米價自然遠貴於常時。大軍不可一日乏食,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樞相話雖然不錯,但每次用兵,朝廷為了銀錢用度,殫精竭慮,不可謂不用心。但最後還是會因為花費太巨,不得不息兵求和,這樣總不是辦法。最近三司查歷年賬籍,發現真廟對陝西用兵,邊地收軍糧到了五貫一石,還不是上色米,而當時開封府的糧價還是跟往年一樣,仍然是精米一貫一石。若以軍糧一百萬石算,則就白白浪費了四百多萬貫的錢,邊地軍卒吃的還不是好米。四百多萬貫,如果由橋道司組織人向那裡運,哪怕是從江南兩浙收糴,運費也斷然花不了如此之多。這樣算來,沿邊各路花錢,本錢就太高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