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第一產業,經濟活動從這裡出發,但事情就是這麼無奈,第一產業是最難從經濟活動中獲利的。種地的農民一年到頭,能夠換到手裡的錢少之又少,是真正的一文錢恨不得瓣成兩半花。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勞動換來的算是商品的東西非常少,生活空間內的商業活動也非常少見,從哪裡換錢來?城市裡的閒漢,隨隨便便做個零工,一天便就可以掙到幾十文錢。種地的農民願意花上十倍的力氣,可是誰付錢啊。
從種地的農民身上收一文銅錢,就相當於增加數文錢的負擔,錢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剝削。自然經濟的成分越濃,這種剝削就越是沉重。
徐平前世聽過一種說法,說是賦稅的貨幣化是一種進步,顯示商品經濟活躍云云,現在卻完全是另一種想法。農村就沒有商品經濟,活躍個鬼啊,貨幣化必然是加重農民的負擔,而且這種負擔非常沉重。徐平記得自己前世小時候,一些偏遠一點的鄉村,為了孩子上學的幾十幾塊錢的書本費,能把家裡的大人難為死,更何況這個年代。
農民的稅就該是收實物,給他們錢,只要做到這一點,農民的生活就會好轉起來。相反如果從農民的手裡收錢,農業必然就會一步一步走向破產,土地加速集中。
在鄉村開辦買賣社,透過三司鋪子收土產向農村輸送銅錢是為了這個目的,現在讓李覯部分採用募役法,向貧苦農民付銅錢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