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卷 塞上曲 第568章 人均二十畝地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侍衛給每位宰執遞上一份摺子,正是皇帝親自擬寫的稅制改革計劃。

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兩點,一是對現有的租庸調稅法改為兩稅法,二是對現在基本上徵收不了多少稅收的商稅改革。

楊素等宰執們一聽說稅制改革就有些心中動容,稅收可是國之基石,隨便動一點那都是不得了的。而一看稅改第一條就是改變現有的租庸調製,就不免更加驚訝了。

自秦一統天下開始,華夏各朝的正稅,一般都是引出自孟子的粟米之徵,布帛之徵、力役之徵為理論依據,按“租”“調”“役”(田租,特產,徭役)三個專案徵收。到了本朝,曾規定百姓可輸錢免役,由政府僱人代替,稱為“庸”,“租調役”於是變成了“租庸調”。

本朝的租庸調製,是以均田制為基礎核心,丁男(二十一歲)和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各授田一百畝,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永不歸還),八十畝為口分田死後歸還。同時頒佈《租庸調法》,規定受田丁男應繳納的田租、調賦和應服的徭役即租庸調。實現“有田則有租,有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朝廷規定,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為租;輸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為調;服役20日,稱正役,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為庸。若因事增加派役,則以所增日數抵除租調,“旬有五日免其調,三旬則租調俱免”,並限定所增日數與正役合計不得超過50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