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遺傳大會”的第一天彩旗招展,晴空萬里,組織方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多方好評。
然而,楊銳是一點開心都欠奉。
他手裡的PCR儀送的只剩下一臺了,但他並沒有收到什麼有用的回覆。
當然,一天時間太緊張了,沒有收到確定的回覆才是正常的,可作為當事人,楊銳又如何甘心。
“國際遺傳大會”總共就三天時間,第一天沒訊息,第二天再要是沒訊息的話,等第三天,各種演講和做報告的位置都填滿了,再得到某位大佬的推薦也是閒的。
楊銳是希望在公眾科學家面前闡述自己的工作,並不是在某個大佬的支援下保護自己的成果。
他的論文內容翔實,前途光明,他用不著科學系大佬的保護,只要公開就是對他最大的保護。
可誰又能想到,公開論文也是一項困難的過程。
寄往《nature》的論文至今沒有訊息,楊銳既不能一稿多投,又不能透過普通媒體傳播——他倒是想要透過普通媒體傳播,很多科學家都是明星科學家,PCR原版的作者穆里斯就是如此,此君愛衝浪喜美人,從來都是以另類科學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
可就80年代大美國的環境,另類科學家只可能是白人種的,連黑種人都不可能,更別說黃種人了。
大美國的公眾,根本不在乎美國以外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對他們來說,地球中心要麼是曼哈頓,要麼是好萊塢,遠東太遠,完全沒有必要去了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