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國大學教育,儘管是純粹的精英教育,但限於財力和積累,在實驗和實踐方面,並不一定能保證普通大學生見識的比後世大學生更多。
可另一方面,此時的研究生和名牌大學重點專業,卻是純純的精英教育。如清華北大中科大一類的學校,都有安排超牛們直接帶本科班的,工程院院士選兩個學生做助手也是非常常見的事。這種培養到了十幾年後就很少見了,所謂的博士後們也得不到相當的待遇。
80年代初的大學生中頻繁出現牛人,與此時的教育體制有極大的關係。無論是做學術還是做管理,又或者做官,經驗都是極重要的財富。30年後的大學生興許到了大四才未曾觸碰過那些頂級儀器,可在80年代,能撈到這種機會的大一大二生都非常多。
如今的老師很少,學生也很少,不是牛到天界的教授,也不敢說自己手下能有幾個導師和助教幫忙幹活。82年還沒開始招收博士生,研究生是直升招錄,並未經過本科訓練,所以,許多看起來很有靈性的學生,一旦運氣爆棚,就有可能進入某位牛人的實驗室,參與某些至關重要的實驗。
類似的機會,後世的學生也許要等待20年。
蔣德要是河東大學的碩士畢業,楊銳說什麼都不會當場做重複實驗的。用皂化法提取輔酶Q10不能說是了不起的發明,但也代表著數額不菲的外匯,楊銳急需這一桶金,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與之相比,一篇報導根本不能比,即使趙校長再不高興,也是白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