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榜的銳學組成員,他們的驚訝不比其他人少。
曾經有過估分經驗的人都知道,感覺自己考了多少分這種東西,在面對一門考試的時候還有點用,面對六七門考試的時候,是一點都不靠譜的。
有的學生會在自己做出了難題以後自我感覺良好,有的學生會在遇到了原題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有的學生會在胡亂填滿了空格以後自我感覺良好,相對的,有的學生沒做出難題就會自我感覺不好,有的學生會在遇到了原題而忘記的時候自我感覺不好,有的學生會在空了題目未做以後自我感覺不好……
十分乃至二十分的錯漏,在感覺裡是很難判斷出來的。
銳學組的學生雖然學的刻苦,可他們要同時複習六門課,每門課能夠投入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人在考試的時候,還沉浸於“我的某門課”能拉分的程度。
整體上升更簡單的概念,在80年代的高考複習中是不存在的。
這個時候,人們羨慕的還是數學十幾分卻被北大錄取的錢鍾書。這種好像日本漫畫中的角色資訊,彷彿是給天才的天然註腳。
然而,天才永遠都是少數,更多的人之所以偏科,是因為專注一門自己喜歡的功課,能出成績的功課,從中得到的成就感更高。
所以,直到2014年,仍然有許多優秀的學生是偏科生。要讓他們自己改正觀念是很困難的事,而在此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往往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