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之所以自太平天國起兵以來一敗塗地,最後連南京也丟了,除了八旗綠營兵腐朽不堪用之外,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錢糧的問題。清朝的財政體系是一種相當落後的制度: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固定的,約銀四千萬兩,主要來源於地丁錢糧;每年的支出也是固定的,近四千萬兩,主要用於官俸兵餉。其基本特點就是量入為出,而由此引出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彈性。一切都是固定不變的,為政者沒有錢去開辦新的事業,而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如水災、旱災、蝗蟲、戰爭、瘟疫,政府的收入銳減,支出劇增,往往會引起財政危機。
這種制度最初推行時,似乎效果還不錯,康熙、雍正兩朝明主的精心管治,使戶部的存銀最高時達到七千萬兩,但經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大手筆開銷,到嘉慶帝時,存銀已經不多了。川楚白蓮教起義、張格爾叛亂、鴉片戰爭,再加上黃河多次決堤,清政府的財政已陷於窘境。咸豐帝一上臺,就想清清自己的家底,管理戶部事務的大學士卓秉恬向他奏報稱,國庫存銀僅八百萬兩,而且“入款有減無增,出款有增無減”,入不敷出,為數甚巨。
戰爭是吃錢的怪獸,其消耗量大得驚人,清廷為了鎮壓遍地都是的起義軍,可謂是花錢如流水。可清政府財入的匱乏,似乎沒有影響咸豐帝鎮壓太平天國的決心。他從戶部銀庫中支撥,從各地封貯銀中調解,從內務府“私房錢”中發給。與先前和之後的列朝皇帝不同的是,咸豐帝動用皇傢俬產時毫不顧惜、毫不心疼。兵部尚書桂良奏稱,內務府存有金鐘三口,重兩千餘斤,值銀數十萬兩,請銷熔以補軍費。他立即命令內務府查明,派六弟奕訢親自監熔。結果這三口乾隆年間由宮廷工匠精製,鐫有乾隆帝御製銘文,分別重八百斤、七百斤、五百八十斤的世界超級工藝品,被熔為金條、金塊共計兩萬七千餘兩。戶部奏請將宮廷園林中多餘銅器發出,以供鑄造銅錢。他又命令內務府查明,結果圓明園等處存放的今天絕對是上等級文物的銅瓶、銅爐、銅龜鶴等228件,化成了8747斤銅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