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申城風雲 第一百九十七章 故人情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琦善已經老了,在滿清這個醫學並不昌明的時代,六十七歲的年紀已經算是高壽的老人了,一個歷經嘉慶、道光、咸豐的三朝元老,此刻正有氣無力的斜靠在帥帳內的軟椅上,手中的絲絹捂在長滿老人斑的臉上,劇烈的咳嗽著。

榮祿的心情很複雜,這個老人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人們記住他的過多還是賣國賊這幾個字,在榮祿看來,這種看法有些不公平。琦善之所以被歷史如此評價,原因只有一個,他是主戰派林則徐的對頭,琦善是主和派的,在對待鴉片戰爭的態度上,琦善希望的是主和。

林則徐與琦善迥異的歷史形象表明了人們樸素的道德訴求,同時也回答了鴉片戰爭該不該打的問題。對於侵略者,要打,這是一個民族道德的要求。但如果抵抗註定要失敗,打了損失更重,是否還應抵抗?這是個政治問題。一個好的政治家不應是個盲動者,他考慮的應當是如何才能使國家受到最少的損失,如何避免無謂的犧牲。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放棄抵抗,因為很多時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更是一個政治家的職責,很多時候一個民族需要用重大的犧牲去捍衛其道德尊嚴、精神訴求。從短期來看放棄抵抗求得一時的“利益”,從長遠來看並不見得是好事,因為一個喪失鬥志、受到精神汙辱的民族才是最可悲的。從這點來說,鴉片戰爭必須要抵抗。但如果暫且忍辱負重,而求勵精圖志,奮發圖強,暫且的苟安其實方為最佳選擇,與“天朝”相鄰的日本十多年後對待“侵略”所採取的態度而後對日本的影響,無疑是最好的例證。但清王朝所處的“國情”決定了其只能採取前一種方式。實際上,即使是抵抗,鴉片戰爭還是有贏的可能,那就是採取100年後中國對待日本的方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