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銅錢是怎麼鑄的?
這個問題我也是一腦袋漿糊。
從工藝角度講,制硬幣的最好方法應該是衝軋而不是鑄造,用堅硬的衝軋模具成組地軋出硬幣來是速度最快和質量最好的方法。但我也知道在這個時代,衝軋機還只能在夢裡出現,不要說那個複雜的傳動系統會讓我這個學過機械的人都頭大,就是那個模具所需要的材料就不好解決。
太硬的話,青銅的脆性會增加,稍衝幾次,說不定就沖斷了,而硬度不夠的話,衝幾枚出來以後模具就會變形。
罷了,還是老老實實用鑄幣的辦法吧。
按所世的經驗,鑄造的銅幣還是經過了兩千多年才被淘汰,應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外圓內方”的銅錢存在的時間最長,為多數朝代所採用。在銀作為主要貨幣以後,銅幣還繼續發揮了多年的交易貨幣作用。
所以我打算跨越一步,就不生產什麼“刀幣”、“銅貝”之類的過渡型產品了,直接生產“孔方兄”吧。
我跟土魯說的是“二兩一錠”的錢幣,但實際的情況肯定不允許生產那麼大的錢幣,否則不利於小額交易。按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讓每一個青銅錢的重量和形狀都保持一致?在鑄造中實現標準化應該是從鑄模開始的,但目前太昊所用的鑄模都是一次性的,那又應該如何保證不同時間做出來的鑄模大小形狀都一樣呢?
還有兩個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一是銅幣大小應該怎麼確定?二是要不要在上面鑄文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