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們的火很快就停了下來。
我給土魯的只是一個鐘的結構圖,並沒有告訴他如何去鑄,在我心目中,這種結構簡單的產品應該不難鑄造。但土魯從拿來的圖時的興奮到第二天灰頭土臉地來找我,我連在宗廟內的早餐都進行不下去了,就知道這傢伙沒那麼容易鑄出鍾來。
後世的大型鐘、鼎等“國器”的鑄造是一個複雜無比的過程,一般採用地下埋模,要經過多次澆鑄,還得采用“失蠟法”等工藝鑄造出複雜的文字和圖案。
土魯粗看這個圖的時候,並沒有怎麼上心。說實在的,我也沒怎麼往細裡想,因為畢竟並沒有想過上“鐘鳴鼎食”的後奴隸社會生活,只是想增加一個提供給宗廟的報時手段而已。
所以我要求的形狀只是一個“銅桶”,沒有紋飾,沒有文字,相信土魯他們應該能做得出來,不需要我參加鑄造。
土魯在製作土坯的時候才發現,這麼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跟以前他做過的其他東西都不一樣,居然無從下手。
所以當已有的方案全部都失敗以後,匠作區的技術人員都盯著土魯——只能找族長了!
我問了土魯一下,最大的問題在於銅鐘的壁厚沒法子保證,在我畫的圖上,銅鐘壁厚大約在一釐米左右,總高大約一米三(含吊耳),鐘身高一米左右,鐘壁上是一片光,不加任何裝飾。
土魯他們先是打算“倒鑄”:將鐘頂朝下,底邊朝上,從底邊緣澆銅汁入模,這樣子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中間的泥芯太重,相當於鍾內空那麼大的一塊泥芯沒法子用木柱支撐,而且易散、易歪。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