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還望陛下明鑑,我鄭家絕無反叛之心啊……”
鄭英頭抵金磚,一聲聲悶響響起,不一會兒,肉眼可見血跡已經滲出。
“縱使家父心術不正,以微臣想來,最多也就是有些自立之心,絕無背叛大明之意。”
朱瞻基冷言問道:“這麼說來,汝父心思,你也是知道的?”
鄭英愣了一下,如何敢承認,立即泣道:“微臣六歲就在應天府長大,這四十年來,僅去過康居四次,在微臣的心裡,這應天府才是微臣的家。”
撒馬爾罕在前唐時期被稱作康居,雖然以前叫撒馬爾罕,但是在被大明收服以後又被叫回了原來的名字。
對鄭英的話,朱瞻基是相信的。他將各地勳貴的嫡系子弟留在應天府,目的也就是這個。
他們從六歲開始就在應天府長大,只有成年以後,才有機會離開應天府。但是如果從世孫變成世子,就又會來到應天府為質。
這個過程中,他們跟自己父祖接觸的時間有限,不會受到對方太多的影響。
而在應天府長大,生活,他們對應天府的認同感,自然比封地的認同感更足。
而且,在應天府如此多的權貴家族都雲集此地,也讓所有人明白,自己一家的勢力,相對整個大明來說,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從小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教育,也會讓他們對整個國家和民族有強烈的認同感。
像鄭宏這樣的井底之蛙,認不清自己能力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