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天子的一番話,給法清禪師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天子離開大慈恩寺之後,他立即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禪房外的雪花還在紛紛地飄著,禪房裡寂寂無聲,法清禪師彷彿入定一般,不言不動,任爐上的檀香嫋嫋纏繞。
大慈恩寺作為法相宗的發源地,高僧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還親自督造了大雁塔,據說大雁塔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餘粒。
歸於種種原因,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能成為大慈恩寺的住持,必是佛法高深,德高望隆的高僧,法清禪師也不例外。
但今天大秦天子一番話,卻如當頭棒喝,讓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漩渦之中。唐朝以前的佛教,充滿了開拓精神,經歷了一次次浩劫,卻總能很快浴火重生,不斷拓展。
試問為什麼?
難道不是象玄奘、鑑真那樣的高僧,不顧生死,百折不撓地傳播的結果嗎?
而自唐朝之後,佛教確實如當今天子所言,漸趨於瑣碎,缺少了開拓性,不但沒有進一步擴充套件,反而不斷的萎縮。
佛教象玄奘、鑑真那樣的高僧少之又少了。
相反,人們看到了天方教不斷東侵,不斷吞食著佛教的地盤,都傳播到河套來了;
看到的是一個個西方傳教士,不惜萬里艱險,飄洋過海前來傳教,為了傳教,他們可以忍飢挨餓,可以忍受無數白眼,可以獻出生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