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孫元起猶豫,內田康哉急忙趁熱打鐵:“孫校長,近代以來,我們日中兩國國門都曾被歐美列強的堅船利炮所開啟,使得國家備受欺辱,至今人民在國際上仍被視為低劣民族,這是我們萬萬不能忍受的!日中兩國乃是一氣連理、一衣帶水的睦鄰友邦,理應互相提攜,對抗歐美霸權,實現東亞共榮!”
從小看抗戰影視劇,但凡日寇、漢奸,言必稱“中日提攜”“東亞共榮”,所以對這兩個詞極端反感。見日本公使也是這個調調,孫元起便冷笑著問道:“據我所知,自從貴國‘近代教育之父’福澤諭吉先生提出‘脫亞入歐論’以來,一直被貴國政府奉為圭臬,積極向歐美看齊。現在公使大人口口聲聲都是‘對抗歐美’‘東亞共榮’。敝人現在倒是糊塗了,貴國對於亞洲到底是脫呀?還是不脫呀?”
1885年3月16日,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一篇兩千多字的社論,這就是著名的《脫亞論》。“脫亞入歐”這個說法,在文章里正式被提出來。在《日本政治史》的年譜中,專門給這件事列了條目,編入1885年發生的重大事件中,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福澤諭吉在文中寫道:“為今日計,我國不應猶豫等待鄰國之開明而共同振興亞細亞,不如脫離其行列與西方文明之國共進退;對待支那、朝鮮之法,亦不能因其為鄰國而給予特別關照,唯有按西洋人對待彼等之法處理之。”按照福澤諭吉的說法,對於中國、朝鮮,不當以友好鄰國看待,而應該和西方列強一樣,視之為可以瓜分的殖民地。因為脫亞入歐的“偉大”言論,以及他在教育上的貢獻,福澤諭吉的頭像如今印刷在日本最大面額的萬元紙幣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