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寫在前面:隨著俾斯麥的下野,一戰基本上已經不可能避免了現在的和平只是俾斯麥留給歐洲的政治遺產,今後的局勢加上東方的變化,這是一個絢麗而殘酷的大棋局
就政治格局來說,本熊也只是個菜鳥而已,如果在今後的書中有什麼大家不喜歡的變化,請多多提出來指教
以下為轉貼資料:
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的歐洲秩序 論保加利亞危機期間的俾斯麥外交 柏林會議後五年的時間裡,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了一個包括俄國、奧匈、義大利、 羅馬尼亞等國的複雜的同盟體系,歐洲的國際政治一時為俾斯麥同盟所左右,柏林成為歐 洲外交舞臺的中心1885年爆發的保加利亞危機卻使俾斯麥同盟瀕臨破滅的邊緣,本文擬就危機期間歐洲各大國間展開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紀晚期歐洲大國外交和國際環境的某些特點
(一)
普法戰爭後,統一而強大的德國在歐洲崛起,完成了對歐洲國際政治環境革命性的 改造,同時卻造就了困擾世界達一個世紀之久的德國問題:德國的天然優勢和其他歐洲國 家不接受這一優勢的矛盾1戰敗不僅使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剝奪了它在歐洲大陸 的主導地位,更大大惡化了它的地緣政治環境這樣法國對德國來說就成為一個無法和解 的國家法國單憑自身的力量難以對付德國,無論是為了自保,還是準備復仇,法國都需 要同任何與德國敵對的國家結盟這就使得涉及德國的危機均會加劇,而很難區域性化,因 此也就限定了德國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麥看來,孤立法國、維護歐洲現狀與保障德國 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麥面臨的國際環境極其複雜:為了孤立法國就必須保持俄國、奧匈和 德國三個君主大國的保守聯合,為此他還需要對俄奧關係發展施加影響,俄奧關係過於密 切以致於撇開德國,或者為爭奪巴爾幹發生衝突都會損害德國在歐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 德友誼視為德國外交基石的同時,他還不能得罪在近東、中亞與俄國尖銳對立的英國18 75年-1878年的近東危機,反映了俾斯麥政策相對於歷史環境的侷限性:俄奧矛盾的激化 ,使俾斯麥難以長期迴避在俄奧間作出選擇的問題俾斯麥透過1879年的德奧同盟暫時找 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歸宿是1881年6月結成的俄奧德三皇同盟,這就使德國得以繼續保持 對俄奧關係的牽制及在兩者之間的調停地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