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近了,並不是靠近邊疆的地帶,再往北,還有金雞灘等數個哨所。別說如今朝廷與北戎已經多年不起戰端,光是憑著在互市上的收穫,北戎就已經能勉強維持溫飽,基本不需要南下劫掠。就算真有北戎人膽敢冒這個險,也不會在未能驚動層層哨所的情況下,迅速接近牛家梁這種距離榆林城極近的地方。如果真讓一批多達兩百人的兵馬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榆林城下,榆林衛上下都可以去死了。
既然不是北戎人乾的,那就是馬賊。可馬賊只是劫掠來往商隊而已,連趕盡殺絕都很少,免得嚇壞了商隊,無人敢來,他們也就沒了財緣,更別說是正面與朝廷軍隊哨所衝撞了。直接焚燬了一個哨所,還將裡面計程車兵全部殺光,這簡直就是在嫌命長。在邊城這種軍隊當家的地方,真有這麼大膽的馬賊嗎?
襲擊秦王的人分明是軍中路數,穿著北戎人的服裝,操著晉地的口音,與長樂堡守軍有勾結,還打著馬賊的旗號行事,榆林衛也不查查清楚,就直接宣佈是馬賊乾的,然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剿匪行動。秦王反而覺得榆林衛上層有貓膩。再加上朔州守將無意中提及,榆林衛因輪換的緣故,有很大一批現任將領是從大同或者晉地其他衛所調過去的,秦王就疑心上了晉王府。
他疑心的是晉王府,卻不是晉王。因為早在他前往榆林之前,經過太原的時候,就見過晉王這個小弟弟了。這一面見得可不太容易。秦王是奉皇命來巡視的,按理說訊息肯定提前幾天就傳到了,晉王本該留在王府裡,等著見哥哥才是。誰知秦王到了太原後,原想第一時間先去見弟弟,不料晉王府的人先是宣稱晉王去了外地禮佛,不在城中,後來露了破綻,才勉強承認晉王身體有些不適,不想見客。秦王擔心弟弟身體,硬是闖進了王府內院,見到晉王時,簡直不敢相信。
晉王已經病入膏肓了,昏迷不醒,人也瘦得脫了形。王府醫官都被軟禁在王府裡,為晉王秘密診治,但誰都沒有法子能治好他。若是上報京城,請來御醫,興許還有些希望,可晉王妃卻禁止王府中人將訊息外洩。若不是秦王闖府,興許他還不知道弟弟已經病得這樣重了呢。
秦王質問弟妹晉王妃,晉王妃反而振振有辭,說這是晉王本人的意願,再三下了嚴令的。她身為妻子,也只是想遵照丈夫意願行事罷了。因為晉王一直沒醒,秦王也弄不清楚這是不是他的意思,無奈之下,只能離開。
但秦王辦完了公務,準備要離開太原的時候,卻有人悄悄接觸他的隨從,給他遞了話,說是晉王側妃與側妃所出的二公子、三公子請他伸出援手。因為晉王並沒有說過封鎖訊息的話,反而盼著身在京城的嫡長子能趕回來見他最後一面,是晉王妃私心作祟,才封鎖了訊息,甚至不許王府長史上書朝廷,請皇帝賜下御醫靈藥救治晉王,還把側妃母子三人禁足,又對側妃下了慢性毒藥,存心要置他們母子於死地。
而晉王妃之所以會這麼做,不過是因為晉王世子如今在京城,正討皇帝歡心,非常有希望在太子死後入主東宮罷了。傳言說太子近來身體欠佳,已經病了小半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去。一旦太子薨逝,儲君之位出缺,晉王世子就是最有希望上位之人。在這種緊要關頭,晉王世子怎能離開京城,返回晉地,為父親侍疾或是守孝?為了給兒子爭取時間,晉王妃才會特地封鎖訊息,甚至為了延長晉王的壽命,放棄一些有可能治好他卻比較有風險的診治方式,改用了保守卻對他身體更不利的藥方。正因如此,晉王才會一直昏迷不醒,王府內外都由晉王妃把持。
秦老先生聽到這裡,震驚得立刻站了起來:“你說什麼?晉王世子怎會入主東宮?太子……太子病重了?!”
吳少英並不驚訝,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知道他病重,誰會不震驚?誰會不擔心呢?
吳少英對秦老先生道:“老師身在西北邊城,對京中的訊息不大靈通,也不知道這些朝廷大事。學生在京城的時候,就沒少聽人說起。當今膝下只有太子一個子嗣,早年倒還有過兩位小公主,但都小小年紀就夭折了。太子自出生就有不足之症,多年來一直體弱,立了正妃與側妃後,只生下了一位小皇孫,偏偏養到九年前,又夭折了。此後,只有太子妃生下一位皇孫女,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子嗣。朝野內外都在為皇嗣憂心,宗室中提起了過繼之法,聽聞當今也有些動心。晉王與當今自少年時就親厚,子嗣又多,九年前甫聞皇孫之殤就送了嫡長子入京,為的就是他有朝一日能過繼到宮中為嗣。京城內外,無人不知。”
第六章 擔憂
秦老先生心中一時複雜難言。不是為了別的,而是這傳聞中體弱多病隨時都有可能死去的東宮太子,正是他親姐所生,乃是他的嫡親外甥。
秦老先生出身京城永嘉侯府,是繼室所出的嫡子。他前頭有一位原配所生的嫡長兄,正是如今的承恩侯秦松。接下來行二的是一位庶出的兄長秦槐,早已亡故。再有一位原配所遺的嫡長女,就是當今聖上的原配發妻秦皇后了。
秦老先生生母葉氏夫人嫁進侯府的時候,秦皇后年紀還很小,完全是繼母撫養成人的。葉氏夫人性情溫和慈愛,待原配所遺嫡長女有如己出,母女倆十分親密。相比之下,嫡長子秦松因年歲大些,在繼母入府時,早已遷出外院居住,又有許多小心思,對這位繼母就疏遠了許多。他不但對隔母的兩位弟弟都有隔閡,就連對同母的胞妹秦皇后,也相當冷淡。秦皇后與弟弟秦柏——也就是秦老先生,年紀只差兩歲,可算是一起長大的,因此比旁人都要親厚。
秦皇后青年早逝,只留下一個親骨肉,就是週歲便被冊封為東宮儲君的太子,同時也是當今聖上唯一的子嗣。秦老先生於手足之間,二哥秦槐早逝不提,長兄秦松不悌,兄弟反目,他傷心之餘,也都能淡然處之,只有對於姐姐留下來的骨肉,多了幾分真心關懷。
秦老先生身處西北邊城,對京中訊息並不瞭解,偶爾從來往客商與學生處得知,太子的位置並沒換人,依然是秦皇后之子,三十年來都十分穩當,也沒聽說有別的皇子出生,他就安心了。至於太子體弱之類的傳聞,他早就聽說過,但既然太子活到三十歲都平安無事,想必是沒有大礙的。富貴人家的子嗣,從小嬌養些,體弱乃是常態,並沒什麼要緊。秦老先生自個兒孩提時,也曾是體弱公子哥兒隊伍中的一員,後來練了劍才好些。他哪裡知道,太子的身體狀況已經這麼糟糕了呢?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