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音雖非嚼舌之人,卻也聽過京城裡一些傳聞,在傅煜成婚前,也被老夫人叫過去耳提面命,提醒她不許跟魏氏學。是以攸桐嫁過來月餘時間,她雖好奇,卻不敢親近。
此刻,亦是腳步踟躕。
她生在高門,珍饈美饌大多都嘗過,甚至偶爾能憑著香味辨別菜色。但此刻竄進鼻子裡的,卻頗為陌生,她只知是炸了東西,卻不知是什麼。看遠處魏氏那副迫不及待品嚐的模樣,似乎……滋味也極好。
傅瀾音不自覺地吞了吞口水,想著祖母的叮囑,極力想扭頭離開。
然而兩隻腳卻被鼻子牽著似的,忍不住往南樓挪了兩步。
這般掙扎落入攸桐眼中,她忍不住笑了笑。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她沒藏壞心思,既然傅瀾音不是太抗拒她,就無需顧忌了。
遂接過春草新遞來的蘿蔔絲餅站起身,往那邊走過去。
兩人的目光遙遙撞見,傅瀾音家教頗嚴,總不能對嫂子視若無睹,心裡那點猶豫消失殆盡後,徑直往這邊走來。漂亮的眼睛落向盤中,她的聲音也帶了點笑,“這是什麼?好香!大老遠就聞見了。”
“猜猜看。”攸桐賣關子,將瓷盤遞過去。
傅瀾音沒推辭,試著咬了一口,只覺這淡黃的餅子外酥內軟,脆嫩鮮香。
舌尖上熱騰騰的美味漾開,滿嘴都覺得香軟誘人,她忍不住又嘗一口,將半個餅吃了,才遲疑道:“難道是……”猜測呼之欲出,卻不肯相信——長這麼大,她當然吃過不少蘿蔔,涼拌脆嫩的、湯裡軟糯的、炒了清香的,可手裡這個……
攸桐覷著她,眼底笑意愈來愈濃,終是忍不住輕笑,“沒錯,是蘿蔔!”
“當真?”
“嗯!”攸桐頷首佐證,就勢帶她往南樓走,解釋道:“南邊兒有許多這樣的吃食,都是百姓家裡做的,不花幾個銀錢,滋味卻未必遜於名貴菜色。”
傅瀾音走到近處,聞到那源源飄來的香氣,也自笑了,“我竟從沒嘗過。”
“進去嚐嚐?”攸桐隔著竹籬指了指廚房,“裡頭還有旁的好東西。”
南樓是傅煜的居處,傅瀾音既到了此處,又被善意邀請,哪好推辭,遂跟著進去。瞧見那廚房,她便忍不住笑了,“這兒成日冷清,添上廚房倒有煙火氣了。我瞧瞧——”說話間,也不自持矜貴身份,往廚房裡瞧了眼,嘆道:“果然好香!那蟹是要蒸了吃麼?”
“打算做蟹圓子。”攸桐接了新出過的蘿蔔絲餅遞給她,“夏嫂手腳麻利,過會兒就能做出來。既然來了,就嚐嚐?”
傅瀾音眨了眨眼睛,“好呀。”
……
蘿蔔絲餅炸到一半,鍋裡燜著的酥魚也到了火候。
春草自盛出來,澆了燜魚的湯汁端過去,魚肉炸酥後煮爛,濃香撲鼻。傅瀾音拿筷子送到嘴邊嘗過,只覺酥嫩軟滑,齒頰留香,點頭讚道:“味道很好。二嫂常這樣做飯吃麼?可真有口福。”
“閒著無事便琢磨這些,也算是自娛。你若喜歡,有空多過來嚐嚐。”
傅瀾音笑而應了。
外面蟹已醉好,夏嫂叫人切開剝乾淨,剔出肉來,加上蛋黃、藕粉和鹽,拌勻了再澆薑汁、醋和酒,打算做成圓子。回頭加上雞湯、筍片、蘑菇膾出來,那香滑滋味,想想便讓人口舌生津。
不過這是個精細活兒,頗費功夫。
傅瀾音已嚐了兩道美味,哪捨得錯過蟹肉圓子,遂安心等著。
姑嫂倆閒坐無事,難擴音起兩人都牽扯的傅煜。攸桐在南樓住了近兩月,對這屋舍傢俱熟悉後,也有了少夫人盡地主之誼的姿態。香茶糕點輪番擺上來,她說起傅煜過兩日就要回來時,微微蹙眉,道:“今日在壽安堂,聽老夫人的意思,夫君回來後府裡要安排些事兒,是麼?”
美食於無形間拉近距離,傅瀾音觀察攸桐的言行已有許久,還算有兩分信任。
聽她提及此事,便輕輕嘆了口氣。
第9章 同乘
屋裡的氛圍雖不像今晨般驟然冷淡,但傅瀾音眼底的光芒卻收斂了許多。
攸桐心絃微緊,輕輕按住她手背。
傅瀾音勾起一絲笑意,搖了搖頭,道:“無妨。每年十月初一,父親都會帶咱們兄妹幾個去金昭寺進香,除非軍情十萬火急,否則絕不會耽擱。二哥這次也是日夜兼程,為這事兒趕著回來。”
尋常去寺裡進香,當然無需這般隆重。
攸桐試探著道:“是去祈福麼?”
“也算祈福,不過——”傅瀾音遲疑了下,想著攸桐既已嫁入傅家當了兒媳,這事兒總要參與的,遂低聲道:“十月初一,是我孃親的忌辰。她生前禮佛向善,在金昭寺供了菩薩,從前大哥在時,她每年還會去還願。如今孃親不在,父親便記著這事,一日不錯。”
她說完,垂目瞧著手裡的帕子,像是懷念感傷。
攸桐想安慰,傅瀾音卻在一瞬感傷後抬起頭,眼底已然斂盡悲意,只剩清明,“已經過去六年,沒事了。二嫂,那蟹肉圓子聽著別緻,是怎麼做的?回頭我也叫人試著做做。”
這顯然是有意扯開話題。
攸桐不好再提她的傷心事,遂將這幾道菜的詳細做法說了。
傅瀾音也不是沉溺舊事的人,聽她說得繁瑣,還跑去廚房看了兩遭。
待夏嫂麻利地做完,圓子熟了出鍋,便見一粒粒圓子整齊擺在盤中,上面蓋著沾著湯汁的筍片蘑菇,蟹肉濃香中夾雜點雞湯的香味,色澤誘人。趁熱舀一粒送到口中,只覺松嫩細軟,恨不得連舌頭一塊咬爛了吞下去似的。
姑嫂倆都極愛美食,對坐在桌邊,爭相下筷。
吃罷美食,再喝碗清淡的筍湯去膩,便心滿意足。
傅瀾音生於高門,嚐遍滿城珍饈,也常在老夫人的壽安堂那邊蹭到些美味,但跑到素來清冷自持的二哥院裡享用美味,還是頭一回。她難免覺得新鮮,瞧著院裡新添的煙火滋味,也覺欣慰,對攸桐更增幾分親近。
外面天朗氣爽,站在南樓廊下,庭中木葉半凋,竹籬上爬滿的地錦枯藤橫斜。
再往遠處,天藍得跟湖水洗過一般,深秋尚存幾分綠意的高樹參差掩映,疏闊明朗。
傅瀾音心隨境轉,臉上也添幾分朗然笑意,跟攸桐到矮丘漫步走了一陣,臨行時眉眼彎彎,“說實話,二嫂剛嫁進來時,我是很好奇的。如今看來,你跟她們說得很不一樣。”清澈眼底藏幾分打趣,她性情頗為憨爽,言語間並不遮掩粉飾旁人嚼舌根的事。
攸桐莞爾,“耳聽為虛。一個人性情如何,總還得長遠相處才知道。”
“有道理!”傅瀾音翹著唇角,“回頭嘴饞了,還來二嫂這兒。”
“好,隨時掃徑恭候二姑娘。”攸桐揶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