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模擬題做時,還把那句“天下之民舉安”截上、截下、承上、冒下、隔章搭、無情搭……地折騰出許多小題來。想不到戚縣令就簡簡單單地出了一個單句題,真是這滿是小題的童試世界的一股清流。詩經題也是一整句,還是引進過《四書》的經句,哪怕《詩》學得不好,念四書時肯定也記住了朱子對這句話的解釋,不至偏題。
仔細看看,易經、禮記、尚書也都是四書裡眼熟的句子,只春秋用的是文公一節“公如晉”。
他先在草稿紙上謄抄下了題目,先寫下了自己爛熟於心的那篇《天下之民舉安》。
孟子去齊這一節,孟子所論的核心就是他是為安齊國、安天下而見其王。即便齊王並非明主,他也冀望王能悔改,重新用他,所以要在齊國停留三日,而後白日出行,令齊王有悔改的餘地,起用他安國安民。
他腦中掌揣摩著戚縣令那天所說的“只有身居朝中,手操權柄,才能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寫文章時也不自覺地挑了本章中孟子欲使齊王起用自己的角度,而非僅以題目表面的“安天下”之意入手。
欲安天下,重在賢君明主,君臣相得。大賢心懷天下,必先得君王之用,聖道才能濟之百姓。若有才德而不能立於朝中,縱使有亞聖之賢,也無力澤被蒼生。
他在草稿上整整齊齊地寫下“大賢圖安天下,其所望於王者大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