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然之理,罷免天下積欠,加恩兆民,只能恩出於上。
如果因蘇軾力請而得行之,那今後天家就再不敢用其為相。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對天下來說可能是好事兒,但只要是周公,那就具備翻為王莽的能力。
對天家來說,就算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冒這個險。
高滔滔其實是非常想實現仁宗“三宰相”這個Flag的,蘇軾的連續幾道奏章沒有聲息,也不能說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蘇軾再次躬身:“臣生之辰,月宿直年,磨蠍入宮,主得謗譽。”
“先帝不以臣鄙陋,數蒙拔擢,然終矯頑劣抗,不堪使任。”
“是故屢升而屢黜,反傷先帝之明,愧何如之。”
“陛下新極,聖慈臨制,不顧眾毀,恩旨屢加。”
“未至都下,已歷五遷。自古人臣,罕有恩遇如斯者。”
“臣愧怍於心,中夜慚徨,常思愚昧,未有可報聖恩於萬一。”
“抵京之後,又數遭彈劾,如非陛下曲意保全,以臣之罪,雖新宋、大西,不足為掩骨之所矣。”
“君恩如此,豈容不報?而臣才鈍拙,非如小么叔變化施為,可生死人而肉白骨者。”
“唯有一心,敢傾竭誠。故人臣有所不言者,臣敢昧死為陛下言之;天下有所當正者,臣敢昧死為陛下諫之。”
“至於官身祿位,以臣之駑蠢,雖制翰亦為忝祿,敢望其餘?!”
簾內沉默了半晌,高滔滔終於開口:“官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