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上半年,也就是前往歐洲旅行前不久,您在《文學界》雜誌上發表了《十七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其第二部《政治少年之死》一經發表,就遭到右翼團體的威脅,雜誌基於其與作者毫無關係的判斷,在《文學界》登載了謝罪廣告。
這部小說,是受此前一年社會黨淺沼稻次郎②委員長被十七歲少年刺殺,那個少年其後也自殺的事件所刺激而寫成的。淺沼這個人很有人氣和實力,能夠對抗與其對立的執政黨首相。《十七歲》發表時,被解讀為天皇與安保鬥爭、超級國家主義與民主主義的對比。最近,這部作品被翻譯為法文,針對這部譯作的批評呀,就不同意這個結論,把那種二項對立的政治狀況寫為小說的結論。現在說起來,是閒居在家的啃老族③那種型別的年輕人,接受了右翼鼓動人員的單純的理論,由此在自己的生活裡全面展開了年輕人所能使用的暴力。這是一部在內心裡將身為作者的自己與那個年輕人重合在一起的小說。因此,少年的自殺便是我本人難以完成之事的造型。第二部至今仍沒有發行,不過,那可是一部即便被指為“這是右翼青年寫的”或許也說得過去的小說。
三島由紀夫強烈關注這部作品,說是“其實這個叫做大江的小說家,該不是在情感上受了國家主義誘惑的人吧”。聽說,他對很多人說了這話,其後,透過《新潮》雜誌負責我和三島的編輯,我直接收到了三島寫來的信函。我想,三島的解讀或許是正確的。另一方面,雖然我從內心裡參加到了安保鬥爭裡去,可與此同時,對於這場鬥爭對立面那些國家主義的、法西斯主義的、天皇崇拜的右翼青年,似乎也產生了同感,我就以這種人的視角寫了那部小說。對於這一點,即便我自己,現在看得也非常清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