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您本人沒有那種自覺,可在戰後十五年之後,您終於在作品中出色描繪了日本青年的精神內面,因“《我們的時代》的作家問世了”而廣受歡迎。在那一時期的作品中,各種各樣的日本年輕人相繼登臺,他們或被置於屈辱的境地,或在人性上被疏遠,或處於軟禁狀態,抑或他們雖強烈期望前往海外旅行卻無法實現這個願望。您的這種姿態,被解讀為“融入了對日本戰後政策追隨美國而作的批判”。您寫了很多奇特人物以及情節設定都比較顯眼的作品,可當時您是如何想到要寫那些小說的?
我呀,在動手寫作小說之前,並沒有“要寫出這樣一部小說”或是“要塑造出那樣一個人物”之類的目的意識。首先是在讀了法國的小說之後,因作品中措辭的生動而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想要創作自己的小說。比如說,曾藉助渡邊一夫先生的翻譯,從皮埃爾·加斯卡爾的短篇小說裡領略到了“非常宏大的共生感”,然後對照原著予以確認。戰爭開始之日,青年在黑暗中看守馬匹的同時,感到一種宏大的、非常廣大的共生感。從這段確切的文字裡,我再度領略了青年的共生感。從那時起,相同方向的形象便對我展開了。孩童時代對於戰爭的那種同樣宏大的感覺,以及與其大相徑庭的不同看法……從那以後,也不知什麼時候就寫起了自己的小說。如此這般地創作小說,便是我的寫作方法了。即便現在,圍繞某部作品,也還有能夠回憶出來的部分和並非如此的部分。遇上一段有趣的法語或英語,便將其試譯為日語,在這個過程中湧出熱切的願望——把這段語言所具有的諸如感覺世界或思想萌芽般的感覺,嘗試著放在自己的小說裡並予以展開。我就從這裡開始編織故事。假如將其寫成如同寓言般與現實沒有關聯的故事,估計會得到很多寫作方向,可我更想與曾養育了自己的日本農村現實的東西連線起來,我就是這樣考慮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