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丘吉爾大遭挫折的”不是別的,就是把大英帝國從世界事務的領導地位上排除出去。在蘇聯大使館內的一張桌子周圍,通過幾小時彬彬有禮的會談,就一切全辦成了。
丘吉爾以前會見過斯大林。羅斯福卻沒會見過。隨著斯大林和羅斯福的第一次面對面會晤,戰事的重心和世界前途的重心全轉移了。溫斯頓。丘吉爾是唯一感受到這次轉移的全部毀滅性力量的人。最初在德黑蘭就不乏跡象表明,他在作戰領導方面同羅斯福的親密關係正日見衰退:一則由於總統私下和斯大林舉行了第一次會晤,二則由於總統接受了俄國人的殷勤款待。但只是在全體會議上,這種改變才深深地影響到丘吉爾在歷史中的作用。
丘吉爾雖然是一位偉人和一位精明的史學家,可是在德黑蘭他只打得出手裡的那幾張牌,而那幾張牌是相當軟弱的。羅斯福也許很喜歡他,也許完全不信任斯大林。但是這種由來已久的重大牌戲中的發牌,已經給世界大戰攪亂了。在這次重新發牌中,蘇聯掌握著人力與意志力這兩張牌。英國人在德黑蘭只好任人擺佈;西歐在歷史中三百年左右的領導地位業已結束;目前這個新時代陰沉沉地來臨了。
在回顧過去這次戰爭時,想起來最不好受的事情是,這次戰爭本可以不象實際那樣進行到底的。然而戰時鐵一般的事實卻是,沒人知道戰事會怎樣進行下去,而為了獲得一個時間概念,我們必須盡力領會這一事實。弗蘭克林。羅斯福到布林什維克的後院去,這是做得很不錯的。作戰人員正在世界各地大量犧牲,坦克在燃燒。艦艇在沉沒,飛機在墜毀,城市在傾覆,資源在消耗,可是結果還很難逆料,而且在希特勒的敵人方面也並沒任何出奇制勝的計劃。經過兩年的商談,英美參謀人員仍然爭吵不休:美國人堅持要在一九四四年對法國發動一次全面的猛攻,英國人則主張在巴爾幹各國和地中海東部採取風險較小的軍事行動。蘇聯是否會單獨媾和,或者是否會象中國人那樣,到了某一時刻就停止作戰,羅斯福並沒任何把握;至於斯大林有朝一日會向日本宣戰,或者戰後會參加一個各國的聯盟,那全不過是希望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