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凱旋
我國讀者對於東歐文學也許並不算太陌生。早在半個世紀前,魯迅先生及其同人就對這塊與我們相似土壤上的文學尤為關注,並在《小說月報》的《被損害民族的文學號》上作了大量翻譯介紹。裴多菲,顯克微支,密茨凱維奇,哈謝克,恰佩克這些東歐作家的作品在過去歲月也早巳成為我們精神上的良師益友。這裡還不算出生在布拉格的現代派文學的兩位大師卡夫卡和里爾克,他們儘管屬於德語系統,但無疑卻是東歐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是這片土地培養了他們最初的文學情愫。然而時過境遷,這十年來我們在向世界文學的開放過程中,對當代東歐文學的介紹和研究相對來說卻冷落了不少。這裡的箇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點似乎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代一些東歐作家的作品中有著某種我們怯於正視的東西。
捷克當代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便是如此。這不僅在於作者那特殊的經歷:他1929年出生於捷克的布林諾,參加過捷共,當過工人,爵士音樂者,布拉格高階電影學院的教授,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他的作品遭到禁止,遂於1975年移居法國;更重要的是在於,他的作品表現了直面真實人生的勇氣和良知,對歷史和現實的批判精神,以及對人的本性和處境的深刻思考。昆德拉的另外兩部小說,《為了告別的聚會》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已經在國內出版。《生活在別處》是他的又一重要作品,這部作品使他於1973年首次獲得一項重要的外國文學獎——法國梅迪西斯獎。誠然,獲獎本身從來不是街量作品藝術高下的標準,但卻無疑是一個作家文學影響和名聲的標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