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米蘭·昆德拉《生活在別處》
呂新雨
生存於人類的文化傳統之中,我們對於"詩"、"抒情"、"美"這樣的字眼,總是保持著崇高的故意。人類不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這種需要,基於生存的需要。這樣抒情詩就不僅僅是一個美學問題,而且是一個具有存在論性質的問題,抒情態度成為人類的一種生存範疇。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活在別處》,原名就叫做《抒情時代》。作為一種文學型別的抒情詩具有最古老的起源,它已經存在了許多世紀,而且還將繼續存在下去。G·B·維柯便把人類原初狀態時所具有的思維方式稱為"詩性智慧",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是詩人。隨著文明程序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產生,出現了專司詩歌的"詩人"。詩人與非詩人的分裂便產生了。詩、詩人總是與某種神秘莫測的力量聯絡在一起的。詩人被認為是由神靈所選中並賜予靈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曾幾何時,詩與詩人成為一種神聖的價值體系的象徵,屹立在寶座上,享受眾人崇敬的注目和嚮往。
但是,對於米蘭·昆德拉這位東歐作家來說,他親眼目睹了由"劊子手和詩人聯合統治"的時代,他看到了他所崇敬的法國大詩人艾呂雅,在他的布拉格朋友被斯大林最高法院送上絞刑架上之時,公開正式地宣佈與之脫離關係。他深受創傷。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體系崩潰了。一切都變成了懷疑的物件,包括詩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