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部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部分第1章轉調貨郎兒(1)

【轉調貨郎兒】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抵多少淒涼滿眼對江山。俺只待撥繁弦傳幽怨,翻別調寫愁煩,慢慢的把天寶當年遺事彈。

長生殿·彈詞

這次重回上海,最令我感動的一件事就是看到了上海崑劇團演出的全本《長生殿》。遠在一九八一年,我從報上便看到一則訊息:“崑曲傳習所”“傳”字輩的老先生們聚集蘇州,紀念“崑曲傳習所”成立六十週年,一群七八十歲的老先生粉墨登場,在忠王府盛大演出。十年“文革”,中國的“戲祖宗”差點滅了種。這些“傳”字輩的崑曲耆宿不辭勞苦重上紅氍毹,就是為著振興崑曲,拯救崑曲於不墜。當時我看到這個訊息,便許了願,有朝一日,重返大陸,一定要好好去看幾齣我夢寐以思的水磨調。這次趁著到上海復旦大學講學,總算如願以償。那晚我是跟了復旦教授陸士清、林之果夫婦一起去的,林之果曾任“上昆”中文老師,“上昆”成員多半是她的學生,從她那裡,我也瞭解到“上昆”的一些歷史。過去,《長生殿》摺子戲經常在大陸演出,但演全本,則是頭一遭,真是千載難逢。

上海的崑曲是有其傳統的,一九二一年“崑曲傳習所”成立,經常假徐園戲臺演出,徐園乃當年上海名園,與蘇州留園可以媲美。傳習所子弟皆以傳字為其行輩,一時人才濟濟,其中又以顧傳、朱傳茗為生旦雙絕。後來徐園傾廢,傳習所一度改為“仙霓社”,然已無復當年盛況。顧傳早棄歌衫,去了臺灣。一九八二年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放映《遊園驚夢》舞臺劇錄影,座中有位老太太前來觀賞,原來是顧傳的夫人張元和女士,張氏一門精嫻曲藝,她的兩位妹妹張兆和(沈從文夫人)、張充和皆為行家。抗戰勝利伶界大王梅蘭芳到上海公演,假上海美琪大戲院一連四天崑曲,戲碼貼的是《刺虎》、《思凡》、《斷橋》,還有《遊園驚夢》,上海崑曲界再度掀起高xdx潮,據說黑市票價賣到了一根黃金。那次我也跟著家人去看了,看的是《遊園驚夢》,由昆生泰斗俞振飛飾演柳夢梅。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崑曲,我才十歲,一句也聽不懂,只知道跟著家人去看梅蘭芳。可是《遊園驚夢》中那一段【皂羅袍】的音樂,以及梅蘭芳翩翩的舞姿,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那恐怕就是我對崑曲美的初步認識吧。美琪大戲院在戈登路(現江寧路)上,從前是上海的首輪劇院,專演西片的,那次大概破例。我記得美琪的正門是一彎弧形的大玻璃門,鑲著金光閃閃的銅欄杆,氣派非凡。帶位是一些金髮的白俄女郎,劇院中禁菸,她們執法甚嚴,有人犯規,倏地一下手電筒便射了過去。這次我特地重訪美琪,舞臺上演的是雜技比賽,幾個邊疆民族團體演出異常精彩。美琪舊掉了,破掉了,據說“文革”時候一度改成“北京戲院”,最近上海人又改了回來,而且把英文名字也放回原處,霓虹燈閃著MajesticTheatre;大光明、國泰的英文名字也統統回了籠:GrandTheatre、CathayTheatre,而且還是英國拼法,上海人到底是有點洋派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