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部分序(1)

賞心

白先勇與崑曲結緣要從半個多世紀前說起。那是一九四六年,抗戰勝利後不久,白先勇隨家人來到上海,在美琪大戲院看梅蘭芳和俞振飛的崑曲演出。那次梅俞兩位大師演出的曲目為《思凡》、《刺虎》、《斷橋》和《遊園驚夢》。是時白先勇十歲,第一次接觸崑曲。雖然“一句也聽不懂,只知道跟著家人去看梅蘭芳。可是《遊園驚夢》中那一段【皂羅袍】的音樂,以及梅蘭芳翩翩的舞姿”,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

此次幼年時觀賞到的崑曲的視聽之“美”,在二十年後迴盪出它迷人的“色”與“音”。一九六六年,當白先勇為小說《遊園驚夢》的表現方式幾度探索仍不滿意之時,是崑曲給了他靈感。於是,崑曲不但成了他小說直接描寫的物件,而且小說中幾個人物的命運也與崑曲的命運暗合在一起。這篇小說,既引入了崑曲的“美”,同時也藉助崑曲表現歷史的滄桑、人物的命運並以之結構不同的時空,小說的命名也出自崑曲《牡丹亭》──崑曲在小說《遊園驚夢》中的作用,可謂大矣!而湯顯祖的《牡丹亭》,則經由白先勇的《遊園驚夢》,以“現代”的方式,又“活”了一次。

小說《遊園驚夢》是白先勇與崑曲結下的文字緣,當根據他的小說而改編的舞臺劇《遊園驚夢》於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八年分別在臺灣、大陸成功上演的時候,白先勇與崑曲的情緣則由紙面延伸到了舞臺。這部當時轟動、在兩岸舞臺劇演出史上也將佔有重要地位的舞臺劇,一個重要的突破就是將崑曲帶入現代舞臺劇之中,觀眾在觀看舞臺劇表演的同時,還能直接欣賞到崑曲的“美”──崑曲在這個舞臺劇中既是一個“角色”,參與劇情,同時也是一個自足的“美”的世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