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前言 序一(汪榮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李敖和我合寫《蔣介石評傳》,既屬偶然,又有其必然性。

李敖早年第一部傳記作品是《胡適評傳》,原計劃十冊,只出了一冊,不是寫不下去,而是不願意再把精力花在一個人身上。我自己寫完《郭嵩燾與道鹹同光時代》一書稿後,也不想再寫人物傳記。兩個人都不想,卻又聯手,同做馮婦,豈非偶然?

不過,偶然的背後有其必然,如箭在弦,不得不發。天下皆知李敖是蔣家在臺灣極盛時期的“異己分子”,因而備受白色恐怖之害、牢獄之災,自然恨蔣入骨。不過,李之恨蔣有異於蔣之恨共。蔣氏父子痛恨共產黨,不僅自己忌諱不談,而且查禁“匪書”,也不準別人看、別人想、別人談,完全是避之若吉的態度。而李敖痛恨蔣介石則在牢底讀穿《蔣總統言論全集》四十大本,密密眉批,標籤猶在。出獄之後,更廣事蒐羅有關文獻,不放過片言隻語,將中國內地出版的各類文史資料中有關蔣介石的篇章,網羅殆盡。完全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態度。

李敖以一人敵一黨,全臺灣沒有第二個,其勇氣已經可嘉,當然不能期盼他以文字打倒蔣政權。然而自然規律請走了蔣氏父子,終結了一個朝代。李敖在剃刀邊緣批蔣的時代也一去不返,勝利感之餘,不無毋須批蔣的遺憾。但是遺憾之餘,卻又發現無心栽柳柳成陰。那無心之柳乃是為了批蔣而累積下來的大量研究成果,他的“知彼”功夫,早已使他成為研究蔣介石的“學術權威”,對蔣瞭解之深,已臻顯微鏡觀察的程度,使蔣介石在李敖的研究裡,骨肉袒裎,毛髮畢舉。這種“成果”如果與“朝代”一起隨風而逝,未免是學術上的損失。是我主動向李敖提出,何不把這些成果綜合起來,寫一部評傳,亦可謂功不唐捐。李敖甚以為然,但是他於血戰玄黃之後,頗有厭倦之感,更不願獨力任此“艱鉅”,要我做他的“戰友”,我既提議在先,豈能臨陣逃卻,多年醞釀後,我們終於一九九四年的三月裡動筆,洋洋灑灑到同年九月已寫下四十餘萬字左右的初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