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菡情贈茜香羅”一回,寫在馮紫英家中,賈寶玉、馮紫英、薛蟠及錦香院的妓女雲兒一起發令飲酒唱曲,各人所說的“女兒悲、愁、喜、樂”四句及所唱曲文,不但契合各人性格,生動貼切,而且暗含著許多對書中人物與情節發展的提示,人們已寫過不知多少篇文章,分析這一描寫,特別是對賈寶玉的《紅豆曲》,還有關於薛蟠的那些細節,都已形成濫觴;可是,馮紫英在那一場合所唱的《可人曲》,卻鮮為人注意。
馮紫英不消說是“逢知音”的諧音。他是誰的知音?籠統而言,好說——他是賈府的知音;再具體點呢?是賈寶玉的知音嗎?也許算得上,但算得上也還不是主要的;依我看,他首先是賈珍的知音!
馮紫英第一次引起讀者注意,是在第十回。寧國府的秦可卿忽然得了怪病,賈珍尤氏都焦心不已,在此關鍵時刻,馮紫英來到寧國府,“說起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且能斷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現在他家住著呢”;這位張友士,正文中明說他不過是“兼醫理”的“業餘大夫”罷了,可這一回的回目,各種脂批本均作“張太醫論病細窮源”,這是“題不對文”嗎?就這一回而言,似乎是,但就全書而言,我想在那八十回後的佚稿中,這位張友士很可能還要出現。那時他的真實身份和麵目,肯定要大曝光,依我看,他的真實身份,確一度是京城太醫院的太醫,但後來因故到了江南,秦可卿“家住江南姓本秦”(第七回甲戌本回前詩透露),他與秦氏的真實父母有很深的關係,他的“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不過是掩護的手段,實際是來向秦氏通風報信,他鬼鬼祟祟所為,皆系政治活動——他自己說了:“……今日拜了一天的客,才回到家,此時精神實在不能支援……”所以當日不能去寧國府,可見行動之詭秘匆忙。這樣的一個人到了京城,不住別家住馮家,而他到達的訊息不由別人向賈珍傳遞而由馮紫英親自上門傳遞,可見馮紫英是賈珍的鐵哥兒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