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化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或者也可以說是兩件。
在最新一期的《JACS》上,刊登了兩篇重量級的論文。
尤其是由斯坦利教授的研究團段撰寫的《一種籠狀碳分子與硫單質複合正極材料》,不只是在材料學界,在整個新能源領域都掀起了一場地震。
早在一個月前,專利號下來之後,賓漢頓大學的材料學實驗室就放出了相關的訊息,現在材料學和工業界總算是看到了這篇論文的真容。
雖然對於斯坦利教授是否真正解決了鋰硫電池這項技術存在疑慮,但是學術界普遍持有樂觀的觀點。
畢竟斯坦利教授本身就是鋰電領域的大牛,再加上有著埃克森美孚的支援,論文的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
不少研究機構,已經開始對實驗結果進行重複實驗。
也許用不了多久,鋰硫電池就會走出實驗室,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至於另一篇重量級的論文,則是充滿爭議的《電化學介面結構的理論模型》。
在此之前,理論化學界沒有一個完善的理論模型,可以對發生在“介面”上的各種電化學過程的微觀實質進行透徹的闡明。
如果這個理論模型被證明是有效的,將有助於推動整個理論化學界對電化學介面結構的研究。
然而,這個理論實在是太過於新穎,甚至可以說相當的超前。
也正是因此,這篇論文的登刊,在理論化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