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政策》〔1〕
後記〔2〕
這一部書,是用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所輯譯的本子為底本,從前年(一九二八年)五月間開手翻譯,陸續登在月刊《奔流》上面的。在那第一本的《編校後記》上,曾經寫著下文那樣的一些話——
“俄國的關於文藝的爭執,曾有《蘇俄的文藝論戰》〔3〕介紹過,這裡的《蘇俄的文藝政策》,實在可以看作那一部書的續編。如果看過前一書,則看起這篇來便更為明瞭。序文上雖說立場有三派的不同,然而約減起來,也不過兩派。即對於階級文藝,一派偏重文藝,如瓦浪斯基〔4〕等,一派偏重階級,是《那巴斯圖》〔5〕的人們,布哈林〔6〕們自然也主張支援無產階級作家的,但又以為最要緊的是要有創作。發言的人們之中,好幾個是委員,如瓦浪斯基,布哈林,雅各武萊夫〔7〕,託羅茲基〔8〕,盧那卡爾斯基等;也有‘鍛冶廠’〔9〕一派,如普列忒內夫〔10〕;最多的是《那巴斯圖》的人們,如瓦進,烈烈威支〔11〕,阿衛巴赫,羅陀夫,培賽勉斯基〔12〕等,譯載在《蘇俄的文藝論戰》裡的一篇《文學與藝術》後面,都有署名在那裡。
“‘那巴斯圖’派的攻擊,幾乎集中於一個瓦浪斯基——《赤色新地》〔13〕的編輯者。對於他所作的《作為生活認識的藝術》,烈烈威支曾有一篇《作為生活組織的藝術》,引用布哈林的定義,以藝術為‘感情的普遍化’的方法,並指摘瓦浪斯基的藝術論,乃是超階級底的。這意思在評議會〔14〕的論爭上也可見。但到後來,藏原惟人在《現代俄羅斯的批評文學》中說,他們兩人之間的立場似乎有些接近了,瓦浪斯基承認了藝術的階級性之重要,烈烈威支的攻擊也較先前稍為和緩了。現在是託羅茲基,拉迪克〔15〕都已放逐,瓦浪斯基大約也退職,狀況也許又很不同了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